近日,教育部在對《關于新冠疫情后加強全社會生死教育的提案》的答復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全社會的生死教育,注重把生死教育與疫情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全社會對生命價值的正確理解和認知,提高國民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
據了解,目前,在高校思政課的四門必修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特別注重加強學習生死教育。如: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中,就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科學對待人生環境等作出專門闡釋。教育部2011年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專門就“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主要教學內容提出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幫助大學生識別心理危機的信號,掌握初步的干預方法,預防心理危機,維護生命安全。融入心理課程資源。組織專家編寫精品示范教材《生命健康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優質教材資源;建設《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生死學》《死亡的社會學思考》等50余門視頻公開課與精品資源共享課,供學生在線學習;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廣州大學等部分高校開設了死亡教育相關課程,除了理論知識的教授,寫遺書、立遺囑、參觀殯儀館等課外實踐形式也逐漸加入到教學當中。
此外,教育部對《關于加強高校學生挫折教育的提案》的答復中也同樣指出,加強包括挫折教育在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