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深切悼念 | 全國資深法學家李龍先生逝世
發布日期:2020-12-03  來源:武漢大學法學院官網  作者:徐子凡(整理)
“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1.jpg

“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遵照李龍先生生前意愿,喪事從簡,家庭不設靈堂。李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于12月8日(周二)上午8:30,在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舉行。

習法長存報國心

李龍先生于1937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1950年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從事醫療救護工作。1954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律系從事法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在歷經坎坷、飽受磨難二十余年后,于1980年就職于原黃石師范學院(現湖北師范大學)政教系,從事法學教育和科研工作,后任政教系主任。1988年就職于武漢大學法學院,1989年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1996年任武漢大學律師進修學院名譽院長。2000年受聘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2004年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012年被中國法學會授予“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師德垂范天下桃李

李龍先生畢生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曾兼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專家和湖北省政協委員等職。李龍先生焚膏繼晷,筆耕不輟。20世紀80年代以來,共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數十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各類項目十余項。獲國家級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項、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教育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兩項、司法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一項、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

作為當代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李龍先生就明確指出,培養現代化的法學人才,必須轉變法學教育觀,探求素質教育。1997年,李龍先生發表《論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一文,受到原國家教委的高度重視。其后,李龍先生作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未來——面向21世紀法學類各專業課程結構、共同核心課程及其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重大課題的總召集人,努力探索法學教育規律,尋求適合中國國情的法學教育改革方向,提出設置一個法學本科專業并且確定14門法學本科核心課程的方案。最終,此項方案被教育部采納推行全國,并于2001年獲得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李龍先生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致力培養高水平、高素質、高境界的法律人才,為中國法治隊伍建設和法學人才培養作出卓著貢獻。李龍先生“桃李滿天下”,弟子中有的擔任黨和國家有關部門重要領導職務,有的成為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多人擔任我國著名高校校長和法學院院長。李龍先生一生生活儉樸,但時刻不忘培育新人、獎掖后學。2017年,李龍先生率領弟子發起成立“武漢大學李龍基金會”,用于支持法學研究、促進法學教育。與此同時,李龍先生致力于推動中國法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曾于1990年出席世界法律大會,1997年作為中國法學會代表團團長出訪阿根廷、智利和法國,2001年以大陸法學家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赴中國臺灣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曾先后訪問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多部著作被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等收藏。

獻力法治新時代

李龍先生在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法理學學科體系構建、民主與法治建設、法學教育改革、憲法基礎理論、人權理論與實踐、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早在學生時代,李龍先生就萌發了人本法學觀,而后結合自身經歷,他越發認識到尊重“人”在法律發展中主體地位的重要性。1995年,由李龍先生任執行總主編的《人權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出版。這一鴻篇巨制首次系統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的基本內容,解釋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與資本主義人權觀的根本區別,堪稱人權研究的經典作品。2004年,李龍先生率先在法學領域提出人本法律觀的概念,出版了《人本法律觀研究》。除人權與人本法律觀之外,李龍先生在中國法學界還率先實現了法理學、法史學、憲法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創設了憲法基礎理論這一博士點研究方向。李龍先生撰寫的《憲法基礎理論》《西方憲法思想史》等著作,對憲法的基本范疇、重要制度、學科體系作出了開創性貢獻,開憲法法理學之先河,贏得學界贊譽和國家表彰。

早在20世紀50年代,李龍先生就積極參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重要文章。后來雖歷經坎坷,但李龍先生對黨和國家的民主與法治事業癡心不改、無限忠誠,曾先后應有關部門的邀請參與“八二憲法”及其后續的三次修改討論,提出許多極富見地的立憲、修憲意見;1995至2000年,擔任湖北省法律顧問組組長,對當時的許多重要法規都參加過討論審議并提出修改意見。在20世紀80年代,李龍先生成為一名兼職律師,后又參與珞珈律師事務所的創建并任律所主任,籌備和組建武漢大學律師進修學院,并任院長。李龍先生承辦了許多大案要案,為許多犯罪嫌疑人作了成功的無罪辯護,“先后從黃泉路上拽回了14條人命”,被譽為俠客律師、俠義教授。同時,李龍先生也是最早探索公益法律發展的學者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發表了《公益法簡論》一文。正是在李龍先生的帶領和引導之下,武漢大學先后創設了武漢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大學公益與發展法律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等平臺,積極投身社會公益,關愛弱勢群體,為社會和諧穩定、公平正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李龍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法學發展殫精竭慮的一生,是為法學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李龍先生的精神風范,是對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最好的詮釋和集中體現。”這一天,武大學子紛紛悼念,緬懷恩師。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