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法學》首卷征稿啟事
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部署。數字化成為構建現代社會的基礎性力量,數據法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已經成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交審議并公開征求意見無疑也將對數據安全、數據經濟、數據法治都將產生重要影響。數據開發與利用、數據安全治理與監督管理、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壟斷與競爭、數據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數據價值、數據行為、數據關系的系列問題引起了實務部門與學術研究的共同關注。有鑒于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創辦《數據法學》,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數據法學》首卷擬圍繞“數據安全和數據治理”主題公開征文,以饗學林。現面向國內外法學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就數據相關的基礎理論、法律運行機制、國內外立法模式、法治評估、社會治理、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傳統法學概念與原理的挑戰、個人信息保護等,征集從技術、實體、方法、實務各領域“跨學科專業”、“跨理論實踐”的優秀成果。
征稿主題:數據安全和數據治理
投稿方式:請將論文以word形式發至郵箱:shujufaxue@126.com,郵箱主題“題目+數據法學征文”。投稿者需另頁注明姓名、單位、學歷或職稱、郵寄地址、聯系方式,以便評審,我們將在一個月內將用稿情況回復至作者投稿郵箱。注釋體例參考《中國社會科學》做出一定簡化,閱讀原文查看《數據法學》詳細注釋體例。
截稿時間:2020年12月20日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數據法學》編輯部
2020年11月15日
《數據法學》關于引文注釋的規定
一、注釋體例及標注位置
文獻引證方式采用注釋體例。
注釋放置于當頁下(腳注)。注釋序號用①,②……標識,每頁單獨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 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
二、注釋的標注格式
1. 非連續出版物
(1)著作
標注順序:責任者與責任方式/ 文獻題名/出版者/ 出版時間/ 頁碼。
責任方式為著時,“著”可省略,其他責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譯著作時,將譯者作為第二責任者置于文獻題名之后。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等經典著作應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趙景深:《文壇憶舊》,北新書局1948 年,第 43 頁。
謝興堯整理:《榮慶日記》,西北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 175 頁。
蔣大興:《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頁。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頁。
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譚汝謙、林啟彥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第11—12頁。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9頁。
佚名:《晚清洋務運動事類匯鈔五十七種》上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8 年,第56頁。
狄葆賢:《平等閣筆記》,有正書局,出版時間不詳,第8 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46 頁。
(2)析出文獻
標注順序: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 文集責任者與責任方式/ 文集題名/ 出版者/ 出版時間/ 頁碼。
文集責任者與析出文獻責任者相同時,可省去文集責任者。
示例:
杜威·佛克馬:《走向新世界主義》,王寧、薛曉源編:《全球化與后殖民批評》,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 頁。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魯迅全集》第9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年,第325頁。
唐振常:《師承與變法》,《識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頁。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論、前言、后記
1)序言、前言作者與著作、文集責任者相同。
示例:
李鵬程:《當代文化哲學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頁。
2)序言有單獨的標題,可作為析出文獻來標注。
示例:
樓適夷:《讀家書,想傅雷(代序)》,傅敏編:《傅雷家書》(增補本),三聯書店1988 年,第2頁。
黃仁宇:《為什么稱為“中國大歷史”?——中文版自序》,《中國大歷史》,三聯書店1997年,第2頁。
3)責任者層次關系復雜時,可以通過敘述表明對序言的引證。為了表述緊湊和語氣連貫,責任者與文獻題名之間的冒號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來。
示例:
見戴逸為北京市宣武區檔案館編、王燦熾纂《北京安徽會館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所作的序,第2頁。
(4)古籍
1)刻本
標注順序: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文獻題名/卷次、篇名、部類(選項)/版本、頁碼。部類名及篇名用書名號表示,其中不同層次可用中圓點隔開,原序號仍用漢字數字,下同。頁碼應注明 a、b 面。
示例:
姚際恒:《古今偽書考》卷3,光緒三年蘇州文學山房活字本,第9頁 a。
2)點校本、整理本 標注順序:
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文獻題名/卷次、篇名、部類(選項)/出版者/出版時間/頁碼。可在出版時間后 注明“標點本”、“整理本”等。
示例:
毛祥麟:《墨余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頁。
3)影印本 標注順序:
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文獻題名/卷次、篇名、部類(選項)/出版者/出版時間/(影印)頁碼。可在出版時間后注明“影印本”。為便于讀者查找,縮印的古籍,引用頁 碼還可標明上、中、下欄(選項)。
示例:
楊鐘羲:《雪橋詩話續集》卷5,遼沈書社1991年影印本,上冊,第461 頁下欄。
《太平御覽》卷690《服章部七》引《魏臺訪議》,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冊,第3080頁下欄。
4)析出文獻
標注順序: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集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文集題名/卷次/叢書項(選項,叢書名用書名號)/版本或出版 信息/頁碼。
示例:
管志道:《答屠儀部赤水丈書》,《續問辨牘》卷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冊,第73頁。
5)地方志
唐宋時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標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標注作者,書名前冠以修纂成書時的年代(年號);民國地方志,在書名前冠加“民國”二字。新影印(縮印)的地方志 可采用新頁碼。
示例:
乾隆《嘉定縣志》卷 12《風俗》,第7 頁 b。
民國《上海縣續志》卷 1《疆域》,第10 頁 b。
萬歷《廣東通志》卷 15《郡縣志二·廣州府·城池》,《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中國書店1992年影印本,第42冊,第367 頁。
6)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書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標注作者,如《論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全唐文》、《冊府元龜》、《清實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陶淵明集》等。
示例:
《舊唐書》卷9《玄宗紀下》,中華書局1975年標點本,第 233 頁。
《方苞集》卷6《答程夔州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標點本,上冊,第166 頁。
7)編年體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屬之年月甲子(日)。
示例:
清德宗實錄》卷 435,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上,中華書局1987 年影印本,第 6 冊,第 727 頁。
2. 連續出版物
(1)期刊
標注順序:責任者/ 文獻題名/ 期刊名/ 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刊名與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點,附于刊名后,以示區別;同一種期刊有兩個以上的版別時,引用時須注明版別。
示例:
何齡修:《讀顧誠〈南明史〉》,《中國史研究》1998 年第 3 期。
汪疑今:《江蘇的小農及其副業》,《中國經濟》第 4 卷第 6 期, 1936 年 6 月 15 日。
魏麗英:《論近代西北人口波動的主要原因》,《社會科學》(蘭州)1990 年第 6 期。
費成康:《葡萄牙人如何進入澳門問題辨證》,《社會科學》(上海)1999 年第 9 期。
董一沙:《回憶父親董希文》,《傳記文學》(北京)2001年第3 期。
李濟:《創辦史語所與支持安陽考古工作的貢獻》,《傳記文學》(臺北)第 28 卷第 1 期,1976 年 1 月。
黃義豪:《評黃龜年四劾秦檜》,《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蘇振芳:《新加坡推行儒家倫理道德教育的社會學思考》,《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96 年第 3 期。
葉明勇:《英國議會圈地及其影響》,《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 年第 2 期。
倪素香:《德育學科的比較研究與理論探索》,《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年第 4 期。
(2)報紙
標注順序:責任者/ 篇名/ 報紙名稱/ 出版年月日/ 版次。
早期中文報紙無版次,可標識卷冊、時間或欄目及頁碼(選注項)。
示例:
李眉:《李劼人軼事》,《四川工人日報》1986 年 8 月 22 日,第2 版。
傷心人(麥孟華):《說奴隸》,《清議報》第 69 冊,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第 1 頁。
《四川會議廳暫行章程》,《廣益叢報》第 8 年第 19 期,1910 年9 月 3 日,“新章”,第 1—2 頁。
《上海各路商界總聯合會致外交部電》,《民國日報》(上海)1925 年 8 月 14 日,第 4 版。
《西南中委反對在寧召開五全會》,《民國日報》(廣州)1933年8月 11 日,第1 張第4 版。
3. 未刊文獻
(1)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
標注順序:責任者 / 文獻標題 / 論文性質 / 地點或學校 / 文獻形成時間 / 頁碼。
示例:
方明東:《羅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2000 年,第 67 頁。
任東來:《對國際體制和國際制度的理解和翻譯》,全球化與亞太區域化國際研討會論文,天津,2000 年 6 月,第 9 頁。
(2)手稿、檔案文獻
標注順序:文獻標題 / 文獻形成時間 / 卷宗號或其他編號 / 收藏機構或單位。
示例:
《傅良佐致國務院電》,1917 年 9 月 15 日,北洋檔案1011—596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黨外人士座談會記錄》,1950 年7月,李劼人檔案,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檔案室藏。
4. 轉引文獻
無法直接引用的文獻,轉引自他人著作時,須標明。標注順序: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原文獻版本信息/原頁碼(或卷期)/轉引文獻責任者/轉引文獻題名/版本信息/頁碼。
示例:
章太炎:《在長沙晨光學校演說》,1925 年 10 月,轉引自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下冊,中華書局1979 年,第 823 頁。
5. 電子文獻
電子文獻包括以數碼方式記錄的所有文獻(含以膠片、磁帶等介質記錄的電影、錄像、錄音等音像文獻)。
標注項目與順序: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更新或修改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 1998年8月16日,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 年 10 月4日。
揚之水:《兩宋茶詩與茶事》,《文學遺產通訊》(網絡版試刊)2006年 第1期,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99,2007 年 9 月 13 日。
6. 外文文獻
(1)引證外文文獻,原則上使用該語種通行的引證標注方式。
(2)本規范僅列舉英文文獻的標注方式如下:
1)專著
標注順序:責任者與責任方式/ 文獻題名/ 出版者/ 出版時間/ 頁碼。文獻題名用斜體,其余各標注項目之間,用英文逗點隔開,下同。
示例:
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 48.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9-28.
2)譯著
標注順序:責任者/ 文獻題名/ 譯者/出版者/ 出版時間 /頁碼。
示例:
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 William Marsden,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
3)期刊析出文獻
標注順序: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 /期刊名/ 卷冊及出版時間/ 頁碼。析出文獻題名用英文引號標識,期刊名用斜體,下同。
示例: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 pp. 199-215.
4)文集析出文獻
標注順序: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文集題名/ 編者/出版者/ 出版時間/ 頁碼。
示例:
R. S. Schfield,“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79.
5)檔案文獻
標注順序:文獻標題/ 文獻形成時間/ 卷宗號或其他編號/ 藏所。
Nixon to Kissinger, February 1, 1969, Box 1032, NSC Fil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 Project (NPMP), National Archives II, College Park, MD.
三、其他
1. 間接引文的標注
間接引文通常以“參見”或“詳見”等引領詞引導,反映出與正文行文的呼應,標注時應注出具體參考引證的起止頁碼或章節。標注項目、順序與格式同直接引文。
示例:
參見邱陵編著:《書籍裝幀藝術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28—29 頁。
詳見張樹年主編:《張元濟年譜》,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 6 章。
2. 引用先秦諸子等常用經典古籍,可使用夾注,夾注應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體。
示例 1:
莊子說惠子非常博學,“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莊子·天下》)
示例 2:
天神所具有道德,也就是“保民”、“裕民”的道德;天神所具有的道德意志,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這也就是所謂“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書·皋陶謨》),“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泰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