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經過2019年的積極申報和上級專家組的多輪綜合考察評審,并報市領導同意,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從眾多申報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全市共10家智庫入選),并獲批成為中宣部系統的“輿情直報點”。這標志著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再到“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的歷史性跨越,從而使華政智庫事業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回首往事,華政智庫事業在風雨中一路前行,歷盡坎坷。從“白手起家”到“捷報頻傳”,許多“智庫人”付出了無盡的心血,雖倍感艱辛但無怨無悔。因為,這是一項于國于民有利的神圣事業!2016年7月,學校常委會通過了成立校級智庫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的決定,并將其納入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之中的“兩中心一平臺”計劃加以重點建設。華政智庫由此啟航——實現了“零的突破”!這在華政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16年9月,華政智庫在一片“荒漠”之上開始運行。團隊組建、機構整合、資源調配、建章立制等一系列事宜的籌劃運作就此拉開了大幕。之后不久,在以時任黨委書記曹文澤為首的學校黨政班子的正確決策下,在分管副校長顧功耘的積極推進下,在中心常務副主任崔永東的全面落實下,學校在借鑒復旦大學智庫管理體制的前提下又加以創新,確立了一套符合華政校情的智庫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即“內行管理內行、中心兼顧管理”的智庫管理體制。在此體制下,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既是智庫科研單位,又是負責對全校智庫事業進行宏觀管理(包括對下設22家科研機構的管理)的職能部門。以后的事實證明,這一管理體制成本低、見效快、效率高,華政智庫事業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該體制的有效運行。
中心成立以來,逐漸形成了三大發展戰略:一是“品牌戰略”,包括論壇講壇系列品牌(全國司法學論壇、法治戰略論壇和上海司法論壇三大論壇共舉辦10余次),圖書集刊系列品牌(“司法學研究叢書”、“司法學研究集刊”、“法治戰略研究叢書”等共出版10余種),報告專報系列品牌(《華政智庫專報》已編印報送102期,《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報告2018》系我國首部法治戰略類報告),大小機構系列品牌(中心和下設司法學研究院、華東檢察研究院等等已經成為智庫機構類的知名品牌);二是“團隊戰略”,以機構、項目為紐帶形成了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智庫研究創新團隊;三是“體制創新戰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智庫發展規律的智庫管理體制和機制。正是上述三大戰略,在華政智庫事業的整體格局中具有“頂層設計”的意義,指導和引領著華政智庫事業不斷走向壯大和輝煌。
迄今為止,華政智庫走過了近四年的歷程。這四年中,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領導班子的精心策劃、組織、協調和推進下,在全體智庫專職研究人員和行政輔助人員的努力支持下,中心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先后產出了數百項獲得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和機關采用的高質量智庫成果,在業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服務決策、服務社會、服務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為學校獲得了7項“金字招牌”,包括2項國家CTTI來源智庫品牌、2項“市級高校智庫”品牌、1項“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品牌、1項“最佳實踐案例”獎牌和1項中宣部“輿情直報點”品牌。上述“金字招牌”不僅提高了華政智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使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的整體水平穩居上海智庫的前列,并已躋身于全國法學智庫中的知名智庫行列。
一、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司法學研究院分別入選國家CTTI來源智庫,司法學研究院還榮獲“最佳實踐案例”獎牌
2017年,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入選該年度國家CTTI來源智庫。2019年,司法學研究院入選該年度國家CTTI來源智庫,這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專門研究司法學的實體機構入選CTTI智庫行列。華東政法大學司法學研究院申報的“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案例”,在2019年度CTTI來源智庫精品研究成果評選活動中,入選“2019年度CTTI智庫最佳實踐案例”,并獲得銀質獎牌。這也是我校智庫首次有成果獲此殊榮。
二、兩家智庫升級為“上海市級智庫”
2019年4月,我校智庫管理部門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組織 “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級智庫)申報工作,經過市教委多輪嚴格評審,2019年末,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及華東檢察研究院兩家智庫機構正式入選“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級智庫)行列,這標志著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從此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的歷史性突破,也標志著華政智庫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三、我國首部《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年度報告》發布
2019年10月,中心組織校內外專家編撰的《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年度報告2018》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專門研究“法治戰略及其實施”狀況的年度報告。該報告一經發布,便被《文匯報》、《解放日報》、《法制文萃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法治報》、《上觀新聞》、《社會科學報》、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法院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以及被“上海高校智庫”、“中國上海司法智庫”等智庫微信公眾號推薦,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四、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并獲批成為中宣部“輿情直報點”
2019年9月,上海市委宣傳部按照市委關于全市新型智庫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工作要求,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詢為主攻方向,以完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組織申報和遴選上海市重點智庫的活動。遴選的范圍包括全市各類獨立研究機構,如高校、黨校、社科院、干部學院、大型企業等所屬實體研究機構,以及研究實力較強的社會智庫。遴選的基本條件:必須為依法設立、相對穩定、運作規范的實體性非營利機構;必須具有特色鮮明、長期關注的決策咨詢研究領域;擁有梯次合理的核心研究團隊,智庫首席專家必須實質性參與智庫工作,具有長期從事決策咨詢工作經歷和成果積累;擁有穩定的智庫運營保障團隊;擁有多維度的成果轉化渠道;擁有相對健全的內部治理機制;等等。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積極參與了申報和遴選活動,申報書填寫之前還經過了嚴密的論證,并根據“智庫首席專家必須實質性參與智庫工作”的原則確立了以崔永東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智庫團隊。然后,市委宣傳部經過多輪嚴格評審,并組織專家團隊到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對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均給予了高度肯定。2020年5月,喜訊傳來,中心成功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同時,中心還獲批成為中宣部系統的“輿情直報點”,為今后中心的決策咨詢服務提供了“直通車”。這標志著華政智庫事業達到了新的制高點,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再到市級重點智庫的歷史性跨越。
亂花漸欲迷人眼,碩果累累還是春。以上種種成就,將在華政智庫事業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將銘記那些為華政智庫事業的起步、發展與騰飛而付出無數心血和辛勞的人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在華政智庫事業的起步和草創階段做出積極貢獻的人們,因其努力和奉獻具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是他們在“前路茫茫、空無依膀”的狀態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勇往直前,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迎來“云開霧散”時?梢哉f,沒有這些敢于“開拓草莽”勇士們就沒有華政智庫事業的今天!因此,作為正在“駛向深藍”的華政智庫航母——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應當以百倍的真誠向這些“功成而不居”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5月,經過2019年的積極申報和上級專家組的多輪綜合考察評審,并報市領導同意,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從眾多申報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全市共10家智庫入選),并獲批成為中宣部系統的“輿情直報點”。這標志著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再到“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的歷史性跨越,從而使華政智庫事業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回首往事,華政智庫事業在風雨中一路前行,歷盡坎坷。從“白手起家”到“捷報頻傳”,許多“智庫人”付出了無盡的心血,雖倍感艱辛但無怨無悔。因為,這是一項于國于民有利的神圣事業!2016年7月,學校常委會通過了成立校級智庫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的決定,并將其納入學!笆灏l展規劃”之中的“兩中心一平臺”計劃加以重點建設。華政智庫由此啟航——實現了“零的突破”!這在華政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16年9月,華政智庫在一片“荒漠”之上開始運行。團隊組建、機構整合、資源調配、建章立制等一系列事宜的籌劃運作就此拉開了大幕。之后不久,在以時任黨委書記曹文澤為首的學校黨政班子的正確決策下,在分管副校長顧功耘的積極推進下,在中心常務副主任崔永東的全面落實下,學校在借鑒復旦大學智庫管理體制的前提下又加以創新,確立了一套符合華政校情的智庫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即“內行管理內行、中心兼顧管理”的智庫管理體制。在此體制下,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既是智庫科研單位,又是負責對全校智庫事業進行宏觀管理(包括對下設22家科研機構的管理)的職能部門。以后的事實證明,這一管理體制成本低、見效快、效率高,華政智庫事業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該體制的有效運行。
中心成立以來,逐漸形成了三大發展戰略:一是“品牌戰略”,包括論壇講壇系列品牌(全國司法學論壇、法治戰略論壇和上海司法論壇三大論壇共舉辦10余次),圖書集刊系列品牌(“司法學研究叢書”、“司法學研究集刊”、“法治戰略研究叢書”等共出版10余種),報告專報系列品牌(《華政智庫專報》已編印報送102期,《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報告2018》系我國首部法治戰略類報告),大小機構系列品牌(中心和下設司法學研究院、華東檢察研究院等等已經成為智庫機構類的知名品牌);二是“團隊戰略”,以機構、項目為紐帶形成了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智庫研究創新團隊;三是“體制創新戰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智庫發展規律的智庫管理體制和機制。正是上述三大戰略,在華政智庫事業的整體格局中具有“頂層設計”的意義,指導和引領著華政智庫事業不斷走向壯大和輝煌。
迄今為止,華政智庫走過了近四年的歷程。這四年中,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領導班子的精心策劃、組織、協調和推進下,在全體智庫專職研究人員和行政輔助人員的努力支持下,中心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先后產出了數百項獲得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和機關采用的高質量智庫成果,在業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服務決策、服務社會、服務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為學校獲得了7項“金字招牌”,包括2項國家CTTI來源智庫品牌、2項“市級高校智庫”品牌、1項“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品牌、1項“最佳實踐案例”獎牌和1項中宣部“輿情直報點”品牌。上述“金字招牌”不僅提高了華政智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使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的整體水平穩居上海智庫的前列,并已躋身于全國法學智庫中的知名智庫行列。
一、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司法學研究院分別入選國家CTTI來源智庫,司法學研究院還榮獲“最佳實踐案例”獎牌
2017年,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入選該年度國家CTTI來源智庫。2019年,司法學研究院入選該年度國家CTTI來源智庫,這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專門研究司法學的實體機構入選CTTI智庫行列。華東政法大學司法學研究院申報的“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案例”,在2019年度CTTI來源智庫精品研究成果評選活動中,入選“2019年度CTTI智庫最佳實踐案例”,并獲得銀質獎牌。這也是我校智庫首次有成果獲此殊榮。
二、兩家智庫升級為“上海市級智庫”
2019年4月,我校智庫管理部門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組織 “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級智庫)申報工作,經過市教委多輪嚴格評審,2019年末,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及華東檢察研究院兩家智庫機構正式入選“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級智庫)行列,這標志著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從此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的歷史性突破,也標志著華政智庫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三、我國首部《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年度報告》發布
2019年10月,中心組織校內外專家編撰的《中國法治戰略研究年度報告2018》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專門研究“法治戰略及其實施”狀況的年度報告。該報告一經發布,便被《文匯報》、《解放日報》、《法制文萃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法治報》、《上觀新聞》、《社會科學報》、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法院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以及被“上海高校智庫”、“中國上海司法智庫”等智庫微信公眾號推薦,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四、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并獲批成為中宣部“輿情直報點”
2019年9月,上海市委宣傳部按照市委關于全市新型智庫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工作要求,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詢為主攻方向,以完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組織申報和遴選上海市重點智庫的活動。遴選的范圍包括全市各類獨立研究機構,如高校、黨校、社科院、干部學院、大型企業等所屬實體研究機構,以及研究實力較強的社會智庫。遴選的基本條件:必須為依法設立、相對穩定、運作規范的實體性非營利機構;必須具有特色鮮明、長期關注的決策咨詢研究領域;擁有梯次合理的核心研究團隊,智庫首席專家必須實質性參與智庫工作,具有長期從事決策咨詢工作經歷和成果積累;擁有穩定的智庫運營保障團隊;擁有多維度的成果轉化渠道;擁有相對健全的內部治理機制;等等。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積極參與了申報和遴選活動,申報書填寫之前還經過了嚴密的論證,并根據“智庫首席專家必須實質性參與智庫工作”的原則確立了以崔永東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智庫團隊。然后,市委宣傳部經過多輪嚴格評審,并組織專家團隊到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對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均給予了高度肯定。2020年5月,喜訊傳來,中心成功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同時,中心還獲批成為中宣部系統的“輿情直報點”,為今后中心的決策咨詢服務提供了“直通車”。這標志著華政智庫事業達到了新的制高點,實現了從校級智庫到市級智庫、再到市級重點智庫的歷史性跨越。
亂花漸欲迷人眼,碩果累累還是春。以上種種成就,將在華政智庫事業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將銘記那些為華政智庫事業的起步、發展與騰飛而付出無數心血和辛勞的人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在華政智庫事業的起步和草創階段做出積極貢獻的人們,因其努力和奉獻具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是他們在“前路茫茫、空無依膀”的狀態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勇往直前,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迎來“云開霧散”時?梢哉f,沒有這些敢于“開拓草莽”勇士們就沒有華政智庫事業的今天!因此,作為正在“駛向深藍”的華政智庫航母——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應當以百倍的真誠向這些“功成而不居”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