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學會:完善法學學科體系 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發布日期:2020-04-28  來源: 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黃進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則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我國企業和居民也越來越多走向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急需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急需培養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在涉外法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完善法學學科體系,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顯得特別重要。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法治人才培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涉外法治專業人才培養要跟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現有的涉外法治人才儲備遠遠不能夠滿足新時代擴大開放的實際需要,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尤其匱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高等教育對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重視不夠,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壓縮了國際法學科、取消了國際法專業、削減了國際法課程、脫離了國際法實踐、忽視了學科交叉融合、減少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數量。1997年我們在進行學科專業調整時,取消國際法本科專業,取消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法學二級學科。同時,我們對法治工作隊伍的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也不夠。

針對上述問題,我提出如下五點建議:

第一,完善法學學科體系,將國際法學確立為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學科專業是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載體,對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在我國目前設置的法學學科門類中,只有一個法學一級學科、一個法學專業,與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相比,極不平衡,弱化了法學學科專業在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的地位,極不利于專門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因此,建議將國際法學確立為法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在高校設置國際法學本科專業,設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商法、國際刑法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打造匯聚高素質國際法教師和專門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平臺。

第二,優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建議在夯實法科學生法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一是建立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國際型法治人才,不僅要增設國際法課程,而且要強化外語、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貿、世界歷史、跨文化交流等課程教學;二是建立健全“法學+”外語、國際商務等雙專業雙學位培養機制;三是積極探索“國內+海外”中外合作培養機制,拓寬與世界上高水平大學合作交流渠道,加強教師互派、學生互換、課程互通、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

第三,強化涉外法律實踐教學。一是建立政法院校與涉外政府部門、涉外司法機關、涉外企業、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等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協同工作機制,將涉外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政法院校,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涉外法律實習實踐;二是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政法部門與政法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特別是激勵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實際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安排大學教師到涉外法治實際工作部門掛職或研修,同時安排從事涉外法治實務的專家到政法院校實質性參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三是拿出經費有計劃有組織地持續支持我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到國際組織實習實踐。

第四,加強法律服務隊伍的在職培訓。法律服務隊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包括律師、仲裁員、調解員、公證員、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僅全國律師已接近50萬。他們在涉外法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采取得力措施,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分門別類地對法律服務隊伍開展涉外法律和國際法培訓,提升其涉外法治意識、國際法治意識,提高其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五,加大對外法律培訓力度。建議立足長遠,針對外國的在華留學生、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企業法務人員、立法執法司法官員,適度開展中國法和國際法教育與培訓,培養知華、親華、友華的法界朋友,不斷擴大我國在世界法學法律界的朋友圈。

(作者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