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萬千醫護人員響應黨的號召,背負著人民的希望,從各地出發馳援湖北,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承諾,首當其沖地站在第一線,成為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3月29日,《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中國衛生法學會等聯合主辦,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臨床醫學)、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等聯合協辦的“守護生命——疫情中的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網絡)研討會召開。約700余名與會注冊人員,同醫學專家和來自援鄂一線的代表,致敬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表達人文關懷,研討抗擊疫情中的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反思抗擊疫情中的醫患關系,呵護來之不易的成果,凝聚抗疫合力,提振全球信心。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尹梅教授全程主持會議。
在大會報告階段,4位專家學者,其中包括3位仍然堅守在馳援武漢一線與病魔斗爭的醫護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醫患關系、醫患命運共同體進行了精彩的解讀。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奮力一搏”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副隊長、第46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楊惠云對醫患關系的闡述。在她看來,新冠肺炎患者更需要人文關懷,而護理的本質就是關懷,她還分享了大量感人的故事。
“通過溝通以信任達成和諧,我們所能做的是以一種責任感拉起醫患雙方的雙手,給患者以尊重,給醫生以尊嚴,最終程度維護大眾的健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二科主任、馳援武漢隊員陳宏認為,信任是和諧的基石。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鞏守平教授對疫情下與后疫情時期醫患關系進行思考。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醫患關系是特殊時期的和諧醫患關系,形成這種和諧醫患關系狀態的原因之一在于良好的醫患共情,而后疫情時期和諧的醫患關系要從輿論宣傳、疾病科普、醫患溝通與人文關懷等方面構建。
“高尚醫德是精湛醫術的靈魂。”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岳教授從醫學人文視角對新時代醫患關系的重構進行解析。他認為醫者的人文情懷對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他呼吁醫務人員要經常“幫助”患者。
在感悟與分享環節,來自援鄂一線的5名代表分享了抗疫故事。天津腫瘤醫院醫生代表劉東穎主任從醫患共情、人文關懷的視角分享了和諧醫患關系建設的感悟;天津腫瘤醫院護士代表王燕護士長從提高護理質量、用武漢家鄉話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經驗的角度進行了分享;黑龍江省醫院呼吸內科張敏主任分享了作為專家組組長的使命擔當;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劉小靜副主任醫師(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分享了她的“十一縱隊”團結協作的抗疫心路;西安高新醫院“95”后護士馬姣姣,分享了援鄂期間的醫患溝通、醫患關系的感動人心的故事。大家認為,疫情中的醫患是一家人,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只有給予彼此信任和支持,才能實現真正和諧。
在專家寄語階段,天津社會科學院倫理學研究所所長、《道德與文明》雜志主編馮書生,《中國衛生事業管理》雜志編輯部主任劉書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醫學與社會》雜志編輯部主任張翔,廈門大學副教授馬永慧,河北醫科大學教授邊林,河北醫科大學教授劉云章,廣州醫科大學教授劉俊榮,北京協和醫院教授關健,天津醫科大學教授蘇振興,錦州醫科大學教授李江,海軍軍醫大學教授楊放,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張金鐘,福建醫科大學副教授陳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陳曉云,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研究員周吉銀,解放軍總醫院教授趙美娟,山東大學教授曹永福,首都醫科大學副教授梁立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魏琳,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張周志等20位專家從不同學科背景對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理想中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的狀態,我們需要從文化熏陶、人文關懷、制度設計、榜樣激勵、強化意識、突出公益、醫患互信、社會聯動、尊重理解等方面付諸行動,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構建健康共同體,構建生命共同體。
“醫患關系是長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需要持續的堅守與努力”。《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主編王明旭教授表示,當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醫患命運共同體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得到了詮釋和實踐。他認為,本次會議是在我國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之時一次凝聚共識、鼓舞信心的會議。會議分享了一線抗疫專家生動的報告,感受了一線醫務人員動情的故事,聆聽了人文學者溫情的思考,感悟了寄語專家殷切的期望,堅定了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的信心。目前,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疫情抗擊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這場可能涉及全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系及脆弱性。病毒無國界,需要本著團結精神,采取透明、有力、協調、大規模、基于科學的全球行動以抗擊疫情。《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將肩負起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與社會各界一起,深化醫患命運共同體的專題研究與務實推進,為抗擊疫情取得全面勝利及和諧醫患關系建設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