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在中國法學會機關多功能廳舉行
7月12日下午,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在中國法學會機關多功能廳舉行。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王偉國同志主持。
張文顯副會長講話
王偉國副所長主持初評會
中國法學會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初評工作,張文顯副會長親自擔任初評委員會主席。評審委員會成員由來自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的22位國內知名法學專家組成(名單附后),秘書長由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所長王偉國研究員擔任。
【評審委員會委員】(姓氏拼音排序)
曹明德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學報》主編,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第五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陳華彬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財經法學》主編,中國法學會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陳 潔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環球法律評論》副主編
高其才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會副會長
管育鷹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產權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壽平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李玉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林 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第八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劉志偉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龍衛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馬一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單文華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法學院院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陜西省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 案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舒國瀅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教授
汪海燕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第八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汪世榮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教授,中國法律史學會第九屆執行會長,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
王敬波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
王明遠 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能源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
肖建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徐曉松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
楊秀清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 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張 翔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秘書長,第八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
張文顯副會長受陳冀平書記的委托,代表中國法學會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張文顯副會長指出,中國法學會決定設立“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一是為了將董必武同志的法治思想發揚光大。新中國的法學、法律教育和研究事業是在董老等辛勤耕耘和開創下發展成長起來的。董老本人也是中國法學會第二、三、四屆會長。設立“董獎”,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研究,既是對董老法學思想的傳承,也是對董老最好的紀念。二是因為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健康成長,在“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等重要品牌的基礎上,為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搭建又一個脫穎而出的新平臺。雖然創辦較晚,但是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學者的踴躍參與下,“董獎”在法學法律界的權威地位和學術影響力正逐步確立。中國法學會的目標是努力把“董獎”打造成為我國青年法學法律界學術成果的最高獎項。
張文顯副會長指出,今年的評選活動再次得到了法學法律界的積極響應。在短短兩個半月的成果申報期間,評獎辦公室共收到申報作品325件。其中,專著74部,論文251篇。為確保評審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根據評審辦法,將整個評審過程分為初評、終評兩個環節,均采取集中書面評審的方式。各環節的評審結果及評審專家名單將在第一時間在中國法學會網和中國法學創新網進行公布。張文顯副會長強調,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董獎”評審專家的權威性、評審過程的透明度、評審結果的公信力。參與評審的各位專家均有著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良好的學術聲譽。希望各位秉持學術公心,本著對青年法學法律人才負責、對法治中國建設負責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公正地評選出進入終評的優秀作品。
之后,評審專家對初評辦法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張翔教授宣讀了《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辦法(草案)》,評審專家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辦法》規范細致、嚴謹可行,并予以鼓掌通過。
為保證評審工作的公正性與嚴肅性,初評辦法要求評審專家簽署承諾書,保證秉持學術公心,恪守學術道德,認真對待每一件參評作品和每一位作者。王敬波教授宣讀了《評審專家承諾書》,全體評審專家均表示認同并在承諾書上簽名。
張翔教授宣讀《初評辦法》(草案)
王敬波教授宣讀《評審專家承諾書》
“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審專家承諾
我作為“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的評審專家,將秉持學術公心,堅守學術道德,嚴格執行各項評審規則;以扶持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健康成長并盡快脫穎而出為己任,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位作者,不受作者身份、單位、職稱、作品出處等因素的影響,僅就作品本身的質量做出評判;提倡百家爭鳴,充分尊重不同的學術觀點、學術流派和研究方法;作品申報人與本人存在可能影響公正評判的關系的,主動回避。
2017年7月12日
評審專家在承諾書上莊嚴簽字
初評環節由分組評審與集中評議兩個階段組成。分組評審環節,按照參評作品的所屬學科分為11組同時進行,每組由兩名專家組成,各組作品的選題與評審專家的研究領域密切對應。評審專家認真閱讀參評作品,根據評審標準認真細致地逐一打分。在完成各自的打分之后,同組專家相互交換評審意見,并從作品選題立意、研究方法、論證過程、文字表達、觀點結論、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展開充分的討論。經過長達三個小時不間斷的熱烈討論,各組專家確定了推薦入圍名單。
分組評審實況
最后,評審委員會全體成員在評審結果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評審專家簽名
至此,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圓滿結束。評獎辦公室將于近期組織終評工作。
參加評審會的還有法治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周楊、研究三室副主任(兼評審委員會副秘書長)陳謙信,研究一室副研究員劉燦華、陳燕和研究三室副研究員王宇飛,干部付茂魯、楊力、敖婷婷以及項目工作人員何津津、徐婧、張帆、王居昂等。(攝影/敖婷婷)
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全體專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