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2019年3月19日晚,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名家大講堂”第十二講在學院路校區成功舉辦。
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李浩教授作為主講人,講座主題為“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十個問題”。此次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民訴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紀格非教授主持,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肖建國教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周孟炎法官,我校民訴法研究所邱星美教授、王娣教授作為嘉賓共同與談。講座吸引了眾多師生參加,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紀格非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紀格非教授致辭,介紹了中國民事執行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現狀,同時對主講人李浩教授及其他與會嘉賓進行了簡要介紹。
李浩教授主講
隨后,主講人李浩教授開始主旨演講。
李浩教授首先介紹了民事強制執行問題產生的兩大背景,一是依法治國的提出,二是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的上升。對于執行難的界定,李浩教授認為,從當事人視角,執行難是指具有給付內容的判決書、調解書確定的權利未能實現;從法院視角,則是指執行工作中遇到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和障礙。
李浩教授認為,執行難的出現是和中國社會轉型密切相關的。其外部原因包括人員流動性增大、社會誠信度降低、現金使用率高、地方保護、有關機關和部門不配合;其內部原因包括消極執行和選擇性執行、執行措施不到位、拍賣中的問題突出、執行能力弱、委托執行形同虛設。
為破解執行難問題,李浩教授認為應當從多個方面推進執行制度改革。包括正確區分執行不能與執行難、實施財產申報制度、將法院力量和社會力量統籌運用到財產信息的搜集獲取當中、建立案件退出機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完善異地執行的協作機制等等。目前,執行難問題的解決已經取得進展,同時還可以在申請人參與執行等方面加以改良;而有些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措施是難以長期運用的,執行難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浩教授的主題演講結束后,紀格非教授對李浩教授的演講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而后,講座進入與談階段,各與談人就解決執行難的若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肖建國教授、邱星美教授與談
肖建國教授認為執行難問題是對于現代國家治理的挑戰,在今年兩會上也引起了關注。對于執行不能和執行難的區分、執行難問題解決的標準、案件退出機制的運用等問題,還需要各界加以關注。
我校邱星美教授從比較法的視角出發,借鑒域外經驗,提出了“棄聯動,立協助”的觀點,主張在未來立法時對此審慎對待。
王娣教授、周孟炎法官與談
王娣教授提出,可考慮將財產申報作為間接執行措施,另外還需要加快強制執行法的制訂工作。
周孟炎法官則從實務角度,就執行聯動機制的結構和效果進行了詳細介紹,此外還從自身工作經歷出發就實務中若干困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講座最后,紀格非教授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向李浩教授頒發了名家大講堂主講人紀念證書。
晚10時許,講座在與會師生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