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學•青年論壇”是一個開放且自治的學術工作機制,推動青年法律學人共同成長,回應復雜歷史處境提出的新問題。“新法學•青年論壇”本著“以文會友”的原則,為青年法律學人搭建一個思想交流、學術批判的平臺,每年舉辦一次,面向全體青年法律學人開放。
在來自全國各地廣大學友的鼎力支持和熱情參與下,第一至八屆論壇分別于2011-201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行。第九屆“新法學•青年論壇”擬于2019年6月29-30日在東南大學法學院舉行。
法治中國建設的諸項成就有目共睹。我們深感,在梳理和總結法治中國建設經驗的同時,一方面,需要分析蟄伏于制度及其實踐之中及背后的歷史、思想因素以及諸種邏輯;另一方面,需要從理論上回應基于本土化和國際化生成的新的社會情勢及現實問題。如此,方能更為堅實地建立起中國自己的法學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本屆論壇接續往屆之傳統,聚焦我們所關切的主題,進一步探索“新法學”內涵。
過去的思考不能窮盡當下的問題。我們誠摯地向全國青年法學研究者發出邀約,請您提交大作,共同研討。論壇召開時,將根據提交論文情況,設置具體論題,以便討論。
因此,我們誠邀諸位青年學友就“新時代法治中國的制度實踐與理論創新”這一主題進行坦誠、平等和有想象力的討論與交鋒,本屆論壇歡迎所有有關法律思想、理論、制度、歷史、實踐與方法的研究文章,尤其是:
1.考察觀念和制度變遷之作;
2.針對長久以來認知誤解的澄清之作;
3.思考公法與私法秩序相互交融、觀照之作;
4.探究秩序生成的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之作;
5.研究社會新情勢和新問題形成的理論鉤沉之作。
論壇召開時,將根據提交論文情況,設置具體論題。會議論文提交的基本要求如下:
1.必須是近期完成的原創性作品(包括發表時間較近的);
2.所提交論文應是專題論文(限投1篇),原則上不接受各類綜述、時評、書評作品;
3.鼓勵原創性、跨學科的思想類論文;
4.論文篇幅2萬字左右為宜,請參照《法學研究》注釋體例;
5.論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5月15日;
6.論文電子版(以“投稿+作者姓名+論文題目”方式命名)請發送至本屆論壇籌委會聯系人:劉啟川(lqch122929@126.com)。
依托八屆積蓄經驗,傳承論壇優良品質。籌委會將從全部投稿中選出10篇左右論文作為主題論文進行正式討論,并從其他論文提交者中選取若干人擔任評議人。
報告人的入選論文和評議人的評議發言都將編入會議論文集,供與會者交流。
入選優質論文將推薦至《法商研究》《當代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行政法學研究》《交大法學》《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東南法學》及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發表。
會議期間,用餐費、住宿費等遵循論壇往屆慣例執行。
第九屆“新法學•青年論壇”籌備委員會
東南大學法學院
2019年1月23日
附錄一:第九屆論壇籌備委員會名單 (以姓氏拼音為序)
李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雷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劉啟川(東南大學法學院)
魯楠(清華大學法學院)
陸宇峰(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
馬劍銀(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泮偉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田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所)
屠凱(清華大學法學院)
王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王勇(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朱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張力(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張青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周林剛(華東師范大學政治系)
附錄二:論文評審規則
1.論文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給本屆論壇聯系人后,由聯系人進行隱名處理,并發給籌委會各成員進行評審。
2.論文提交截止日期屆滿后,籌委會成員各自從所有論文中選取論文若干,所選論文數量可以少于、但不超過論壇擬討論的篇數。
3.聯系人匯總籌委會各成員論文選取情況后,統計各論文所得票數,根據得票多少確定擬討論的篇目。
4.在第一輪投票后,選出的論文篇數未達到擬討論的篇數的,籌委會將在剩余的論文中繼續進行投票,方法同上,直至選出擬討論的篇數為止。
5.論壇具體議題根據最終選出的論文主題設定,并在論壇召開前恰當的時間公布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