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泉會長在中國人民大學調研研究會建設情況
4月8日,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到中國人民大學調研研究會建設情況并作重要講話。他強調,各研究會要抓住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機遇,將研究會工作融入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各項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推動法學研究更加“接地氣”,推進研究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智庫建設等各方面工作創新,以更強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法治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陪同調研。
王樂泉會長講話
張文顯副會長陪同調研
靳諾書記主持調研座談會
調研座談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主持。
王利明常務副校長介紹中國人民大學情況
韓大元院長介紹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情況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分別介紹了人大和人大法學院的情況。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林嘉,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法學家》雜志主編史際春,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京平,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莫于川,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朱景文,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先后代表有關研究會發言,圍繞如何進一步推進研究會建設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研究會代表發言
在上述同志發言時,王樂泉邊聽邊記,不時就有關問題與發言同志交換看法。王樂泉說,去年研究會工作經驗交流會之后,各研究會加緊推進各方面建設,成績顯著。即將于本月下旬召開的中國法學會研究會工作經驗交流會,將總結研究會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交流和推廣。民法學研究會、憲法學研究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等在中國法學會所屬的57個研究會中工作比較出色,為研究會建設創造了不少鮮活經驗。如何開好即將舉行的研究會工作經驗交流會,如何在四中全會背景下推進研究會工作再上新臺階,是本次調研的主要目的。
王樂泉指出,研究會要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會員深入一線開展調研,到實踐中去發現立法、執法、司法運行中的真實問題,到實踐中去了解老百姓對法治建設的真實需求,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寫出真正“接地氣”的好文章,提出真正回應實踐需要的好建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體現到年會主題選擇、課題的設置、人才培養使用、成果報送推薦、評優評獎等研究會工作的方方面面。通過研究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動員廣大專家學者把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結合起來,把個人科研與發揮智庫作用結合起來。
王樂泉強調,研究會要將新型智庫建設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大力推進成果轉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專門制定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本屆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會提出,要把中國法學會建設成為我國法治建設領域國家級核心智庫的新目標。研究會承擔著中國法學會最主要、最基本的智庫職能,57個研究會每一個都是某一專門領域的全國性智庫,人才薈萃。研究會要通過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組織水平,把廣大會員調動起來,找準問題組織開展研究,搭建平臺、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把學術觀點上升為可操作性強的咨政建議,推動課題研究和學術活動成果都能實現轉化。中國法學會要進一步拓寬作為智庫的信息來源,建立研究會、地方法學會、法學院校、專家學者個人常態性報送成果要報、法治決策咨詢建議的制度和機制,安排專人進行整理,報送有關部門和領導,供決策參考。各專門研究會也要建立暢通成果報送渠道,建立常態性地接收、推薦、報送會員研究成果的機制。
王樂泉希望,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會工作要更加注重創新。在組織研究的體制機制上,要加強研究會之間的協同創新,圍繞同一問題,打破學科界限,跨領域地開展研究。加強各研究會與地方法學會所屬研究會的聯系,發揮各自優勢,更好地服務中央決策和地方法治建設。在工作理念上,要更加注重提升研究會自身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善于調動全體會員、特別是理事和常務理事的積極性、創造性,通過加強研究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智庫建設等各方面的建設,探索出一條研究會自我發展的道路。要高度重視新生力量的培養和使用。通過課題、論壇、組織調研、評優評獎等多種方式,激勵優秀法學法律人才脫穎而出、擔當重任。完善更加科學公平的遴選機制,打破論資排輩舊習,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學校辦公室主任鄭水泉,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王宏偉,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軼,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處長劉元春,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財稅法研究所所長徐孟洲,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全國西方法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史彤彪,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建順,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主任朱大旗,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世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時延安,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杜煥芳,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李存捧和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