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法學家》雜志編委會第五次會議在明德法學樓725召開。編委會主任、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編委會副主任、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編委會副主任、主編史際春教授,法學院副院長胡錦光教授、楊東教授,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杜煥芳副教授及其他編委會成員、編輯部成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首先由全體與會編委會委員審議并通過編委及副主編等人員調整,增補商務印書館王蘭萍編審、尤陳俊副教授為編委會委員,任命尤陳俊副教授為副主編。
隨后,史際春教授做工作總結。他表示,近3年,《法學家》編輯部依靠人大法學院的學術影響力和雄厚的法學科研力量,使刊物的引用率、學術影響力大幅提高。據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法學家》連續三年(2012版、2013版、2014版)學科排名第二。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排名中,《法學家》綜合指標由2012-2013版的第七名上升到2014-2015版的第四名。《法學家》英文版目前已出版兩卷,第三卷即將出版發行。自2013年起,《法學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編輯部認真落實資助管理辦法,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和編輯出版規范,不斷提高文章質量和辦刊水平。2014年,編輯部還舉辦了“《行政訴訟法》修改”主題研討會、“參與型行政與社會治理學術研討會”等一些學術交流會。為了提高刊物的編輯水平,編輯部聘請了商務印書館的王蘭萍編審作為編委會委員,參與并指導《法學家》雜志的編輯出版工作。
之后,編委會成員對《法學家》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陳衛東教授建議用稿應適當考慮學科布局,建立約稿機制,同時還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重大選題。朱景文教授強調,應當重視刊物在讀者、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重視刊物的國際影響力,關注國家重大問題。何家弘教授指出,學術規范對雜志來說非常重要,但是也要考慮語言的多種風格,重點關注文章的的主題、觀點等。李艷芳教授認為《法學家》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學術性、嚴謹性不斷增強,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范愉教授倡導大家本著對編輯部負責的原則,用行動來支持《法學家》雜志的發展。徐孟洲教授建議關注國家重大問題,主動約稿,吸引優秀稿源,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雜志的影響力。朱文奇教授認為,必須重視并加強刊物的國際影響力。趙曉耕教授指出,采稿不宜以長短取舍,還應主要考慮文章的立論、觀點。王軼教授建議《法學家》重視期刊風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他編委會成員也從不同角度,對雜志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最后,韓大元院長總結發言。他對《法學家》前期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編輯部成員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希望編輯部根據雜志目前的狀況、學術定位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綜合考慮各位編委提出的建議,不斷提升刊物學術品味;他建議刊物要重視定位和特色問題;要結合今年國際國內大事,考慮重大選題和焦點問題;要主動引導,認真做好選稿工作,推出思想性強、有學術影響力的優秀論文,擴大學術影響力。最后,他希望各位編委隨時多提建議,共同關心和支持《法學家》的工作,同時祝愿《法學家》雜志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