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亡者歸來——刑事司法十大誤區》新書發布會暨錯案預防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刑事錯案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律語言文化研究會協辦。來自多家單位和媒體的100多位嘉賓參加了本次會議。新書發布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時延安教授主持。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韓大元院長和中國行為法學會李文燕副會長分別發表了開場致辭。《亡者歸來——刑事司法十大誤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首先對刑事錯案當事人、刑事錯案研究團隊、人民大學法學院、新書出版者表示感謝。在介紹新書時何家弘教授講到,中國作為復興的世界大國,應該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應有的影響力,過去幾十年,中國翻譯引進了大量的外國著作,現在應該是“中國著作”走向世界的時代。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了我在事業重啟之后的第一部專著:《亡者歸來——刑事司法十大誤區》。在這本書中,我用小說的結構和文學的語言講述了冤案故事,并以理論的邏輯和法學的言說分析了中國刑事司法存在的十大誤區。更為重要的是,這本書正在走向海外:臺灣地區的元照出版公司已經推出了中文繁體字版《冤案講述:刑事司法的十大誤區》;英文版已經脫稿,正在與美國一家著名大學的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德文譯稿已經完成,法文翻譯也近尾聲,還有一些國家的出版社已經表達了翻譯出版該書的意向。
隨后,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蔣浩、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文學評論家魏建軍以及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畫家張晨初分別講述了《亡者歸來——刑事司法十大誤區》一書編輯出版的過程,并分享了難得的觀察與體會。封面油畫作者張晨初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畫作構圖及其思路。油畫原圖有四個人物——警察、呼格及呼格父母,原畫將警察放大,把呼格一家縮小,形成一個三角形構圖,暗示著警察是一座大山壓在這個家庭上。右下角的呼格父親低頭、暗自悲傷流淚,左下角的呼格母親則是情緒激憤、抬著頭,這既是一種責問,也是一種呼喚。副總編蔣浩在選用時,考慮到出書的特殊性,截取了呼格一家三口的部分,將警察部分略去,內涵與何家弘教授的書非常吻合。
最后一階段的錯案預防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刑事錯案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品新副教授主持。與會的專家學者、媒體人士結合刑事錯案頻發的現實情況對冤假錯案的預防進行了深入的學術討論,從觀念預防、制度預防、技術預防與隊伍建設等方面出發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楊迎澤提出應當關注職務犯罪中的冤假錯案,并強調刑訊逼供依舊是導致刑事錯案的重要原因。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建議重點關注中國式冤案,即“明明知道有錯,仍然要推下去”而形成的冤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望原說,“長久以來,多數國人做事情都是重實體輕程序,今后應當遵守程序正義,遵守刑事法律在辦案程序方面的相關規定。與此同時,過去存在執法的偏差,不從法律執行出發,在辦案一開始就帶有高度的目的性——不利于被告,未來應該走向疑罪從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認為,“口供為王”是刑事司法誤區中最大的誤區,不消除這一點,不可能避免錯案發生,未來的立法應做出改進,口供證據不應作為獨立證據。最高檢檢察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向澤選、《民主與法制》總編劉桂明、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趙正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奮飛、法律語言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宋北平、最高院審監庭審判長羅智勇等眾多專家學者、媒體人士就刑事錯案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本次會議在一輪又一輪的討論高潮中圓滿結束。
(文/葛偉強)
(編輯 孫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