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樊麗明校長、組織部朱鳴雄部長、秦文佳副部長等校領導專程來到法學院,主持召開法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任命大會。
會議由秦文佳副部長主持,朱鳴雄部長宣讀任命李學堯教授為法學院院長、任命胡凌副教授為法學院副院長的決定;同時宣布鄭少華教授不再擔任法學院院長職務、馬洪教授不再擔任法學院副院長職務。

決定宣布之后,鄭少華教授、馬洪教授先后就法學院的近年來的工作、對法學院未來發展的期望暢談了幾點感想,并表示將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為法學院的發展守望相助、拾遺補缺。鄭少華教授認為,法學院之所以獲得已有的快速發展,是因為得到了學校領導以及各個職能部處的大力支持;是因為學院逐漸形成的上下一心的團結氣氛;在愿景方面,他談到希望按照倫敦政經學院、日本一橋大學的法學院來謀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的未來。馬洪老師深情地回憶了他在法學院工作二十多年的感受,希望新領導班子再接再厲。

胡凌副院長、李學堯院長先后進行就職表態。胡凌副院長談到:以往在擔任院長助理的過程中,參與學院規劃制定和執行等各項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今后將全力以赴,主動配合李院長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國際化工作。李學堯院長在就職表態中談到:法學院以東吳法學院為尋源的建設策略、近年來所取得的不凡成績、學院班底的團結協作精神是他被上財法學院所吸引的重要原因。李學堯院長表示,將以學生培養為中心、以國際化為主旨、關心老師的福祉,盡快將上財法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上海領先的法學院。


樊麗明校長在會上做重要講話。她充分肯定了鄭少華教授、馬洪教授在學院任職期間所做的努力和成績,簡要介紹了李學堯教授的情況。她指出:李學堯教授來我校工作既是法學院人心所向的選擇,也是學校綜合考察和全面考慮李教授在管理工作上的經驗和能力、學識和樂群等方面的結果。樊校長對法學院近年在英美法證書班、實踐教學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學科和科研成果、培養具有突出特色的交叉學科法學博士等方面的各項成績予以肯定,也對未來努力爭取一級博士學科點的目標提出期望。樊校長還指出:法學院所呈現出的團結和諧、人心思上的氛圍和文化對今后的持續成長非常重要;已有的發展經驗中,寬廣的視野,銳意進取的精神,創新利用國家既有政策,具有與國內法學院和社會各界的合作意識,注重國際人才的培養,堅持能夠回應社會重大需求的特色科研等,都是成功經驗;今后要發揚開放的精神和實踐,定位于特色建設,著力于高峰建設,堅持引培并舉的原則,做好隊伍建設;學校將繼續大力支持法學院的發展建設,并期望新的領導班子率領法學院全體教師,秉持已有的文化,以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為主旨,取得更大成就。


法學院黨政班子以及全體教師參加了任命大會。與會老師紛紛表示:將堅決擁護學校的決定,團結奮進,推動學院各項事業發展。(許旭榮供稿)
附:李學堯教授簡歷【復制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網站】
李學堯,1977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F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凱原青年學者)、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法學會法社會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資政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社會學中心執行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浦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晨星A類人才計劃被資助者。主要從事法律與認知科學、法治理論、司法制度、正義理論、政府規制、法律職業(括法學教育、職業倫理和企業法務)、比較法(澳門法與巴西法)以及教育法的研究。
2005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位論文獲教育部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6年至200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從事人權方向的博士后研究。200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8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掛職進修;2009年至2010年擔任凱原法學院院長助理,主管科研與外事工作;2011年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2012年底晉升為正教授。2010年5月至2011年度在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研究;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在威斯康辛大學法學院訪問研究。2010年度獲得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2012年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青年學者,并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2014年獲得上海市“浦江學者”稱號。
已在《中國社會科學》、Fordham Law Review、《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過二十多篇學術論文。曾受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波恩大學、中南政法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和臺灣大學等境內外大學做過專題學術報告。代表作有《認知流暢度對司法裁判的影響》、《法律職業主義》、《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職業藍圖(1998-2008)》、“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法律發展的結構性平衡》、《邁向整合視角的法律認知科學》以及《非道德性: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等。學術成果多次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系列課題、上海市哲社專項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縱向、橫向項目十多項。
【主要經歷】
2012.12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2011.9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2006.8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導(破格晉升)
2011.5 - 2012.1 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學者
2010.5 - 2011.5 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2009.7-2010.7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主管科研與外事)
2009.11 劍橋大學公法中心訪問學者
2008.2-10 最高人民法院掛職進修
2006.5-2009.6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
2005.8-2006.8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講師、科研與外事秘書
2002.6-2005.9 浙江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9.9-2002.6 浙江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5.9-1999.6 浙江大學國際經濟法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主要學術任職】
上海法學會法社會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領域】
I.法理學(認知科學與法學方法、法治理論、法治理論、法律職業倫理)
II.法社會學(法與發展、司法改革、法律職業、法學教育以及勞動權)
III.法律與行為科學(法律認知科學、正義理論)
IV. 比較法(法律職業、律師史、巴西法、澳門法)
【主要學術論文】
1. 《認知流暢度對司法裁判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葛巖)。
2. 《全球化與自主創新:中國精英法學院的國際化戰略》,報告于“中德高層學術論壇”(波恩大學),未刊稿(第一作者,合作作者為劉思達、侯猛)。
3. 《趨向結構性平衡的視角:律師職業研究的跨學科視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尚立娜),《法律與社會科學》2014 年第 13 卷第 1 輯。
4. 《邁向整合性視角的法律認知科學》,報告于“法教義學與社科法學的對話”(2014),未刊稿(第一作者,合作作者為葛巖、王凌皞)。
5. 《電子政務與法治發展:基于階段論的視角》,未刊稿,報告于“網絡法與社會治理2013年年會”(上海大學)。
6.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wyering(1979-2009): A View of Structural Balance,《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3年第1期。
7. 《法律職業發展中的國家角色:一個地方公司主義的視角》,報告于“美國法社會學2013年會”(波士頓),未刊稿(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程金華)。
8.《法律發展的結構性平衡》,《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程金華)。
9.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SSCI), vol.30, May, 2012.
10.《轉型社會與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職業藍圖》,《中國法學》2012年第3期。
11.《非道德性: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12. 《趨向結構性平衡的視角:律師職業研究的跨學科視角》,未刊稿。
13.《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鄭成良)。
14.《法律職業主義》,《法學研究》2005年第6期.
15.《這是一個職業危機的時代嗎?——“后職業時期”美國律師職業研究的理論綜述》,《中外法學》2004年第5期;
16.《在法科生和民進黨之間——對臺灣政界的一種法社會學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馮健鵬),載《法學》2005年第5期;該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同名文章全文篇載高全喜主編:《大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7.《論法律職業共同體自治的條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孫笑俠),《法學》2004年第4期,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18《改革與出路:評Deborah L. Rhode的<為了正義:重整法律職業>》,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5期;
19.《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職業藍圖的落空》,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0.《論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張志銘),載《法律適用》2007年第1期;
21.《論司法的原初與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蔣紅珍),載《法學論壇》2004年第2期;
22.《法治與藝術:論職業法律家顯貴的理由》,載《法學》200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 獨著:《讓烏托邦也有律師》,法律出版社2014年即出。
2.獨著:《法律職業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 合著(第三):《司法推理與法官思維》,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合著(第五):《法治:法律人之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合著:《行政違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 合著(第一):《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關系研究》,擬在法律出版社出版。
7. 執行主編:《法律與社會科學》(主編:朱蘇力)第13卷第2輯。
另外參與主持以及編寫教材《法理學》、《法理學導論》多部。
【主要學術榮譽】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
2012年 上海交通大學晨星人才A類計劃
2010年 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
2009年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學晨星人才B類計劃
2008年 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
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新秀”榮譽稱號
2006年 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
【主要課題主持】
1. 2014年 主持《促進上海市律師業健康發展》,上海市哲學社科系列課題。
2.2013年5月至今 主持哈佛大學“全球化、法律職業與新興經濟體”課題子課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法學教育”;
3.2012年12月至今 主持上海交通大學文理交叉課題“認知科學與法學方法基礎”;
4.2010年12月至今 主持曙光學者項目“邁向溝通主義的司法改革觀”;
5.2007年5月至今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論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法律職業準入控制的一種視角”;
6.2004年 主持完成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資助課題“在法科生與臺獨分子之間——對臺灣民進黨高層的一種法社會學考察”的研究工作;
7. 2007年4月 主持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資助課題“法律人參政——一種超越職業主義的解讀”。
8. 2008年3月 主持上海市律師協會委托課題“關于新《律師法》第八條實施細則的建議說明稿”。
9.《無道德性: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及其超越》,2008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10.另主持完成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市律師協會等單位委托的其它課題多項。
【主要課題參與】
1.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2010;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治的第三種推動力》,2003;
3.國務院臺辦委托項目:《遏制臺獨勢力的法律措施》,2002;
4.教育部重大課題:《法律職業共同體研究》,2002;
5.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的成本與效率》,2008年至2012年。
【主要承擔課程】
為本科生、碩士生單獨開設《法理學》、《法律與社會》、《法律職業道德與責任法》、《中國法制史》等課程;與人合開《法社會學》、《論文寫作與檢索》等課程。
Curriculum Vitae
Xueyao LI 李學堯
Professor LI Xueyao, one of the KoGuan Young Scholars in KoGuan Law School, adjunct professor of Institu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 Science, director of Center for Government Consulting of SJTU, vice director of Planning Department of SJTU, executive director of Center for Law and Society of SJTU. He honored as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awarded as “Dawn Scholar” by Shanghai Government. Professor LI visited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9) and Yale Law School (2010-2011) as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He also has got an experience as visiting staff in Supreme People’s Court (2008). His current research fields include law and cognitive science, rule of law, justice theories, legal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ethics, judicial reform, rights theories and educational law. Professor LI has already authored over 20 articles in many English and Chinese law journals, including Law and Society in China, Fordham Law Review.
CURRENT POSITION
Professor, KoGuan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Executive Director of Law and Society Center, SJTU
EDUCATION
2002.9 --- 2005.6 L.L.D. (Ph.D. in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Law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2002.7 --- 2002.8 Exchange Student, Law School, Kyoto University
1999.9 --- 2002.6 LL.M. (Master in Jurisprudence
Law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1995.9 --- 1999.6 LL.B. (Bachelo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Law,
Law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1999)
RESEARCH AND WORK EXPERIENCES
2010.5 --- 2011.5 Visiting Scholar, Law School, Yale University
2009.11 Visiting Scholar, Public Law Center of Cambridge
2006.8 --- Present Associate Professor
KoGuan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6.6 --- 2009.8 Post-Doctor Researcher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008.3 --- 2008.9 Visiting Scholar, the People Supreme Court of P.R.C.
MEMBERSHIP
Director of Jurisprudence Research Committee of China Law Society
RESEARCH INTERESTS
Cognitive Science and Law, Legal Profession, Judicial Reform, Professional Ethics, Labor Righ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Law
PROGRAMS
2011 to Present Cognitive Science and Law by SJTU
2010.5 --- 2011.5 Present Attorney-Client Relationship, Cooperate with Yale China Law Center
2007.5 --- 2010.5 Leading Researcher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Exam and the Legal Education: A View of Market Control, Progra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s of China.
2007.5 --- 2009.6 Leading Researcher of Non-accountability:The Dilemma of Modern Legal Ethics and Its Overcoming, Program of Post-Doctoral Science Funds of China
2003.8 --- 2004.2 Leading Researcher of Between the Lawyers and Taiwan's pro-independence: A Law Sociology Review to Taiwan Political Circles, Program of Taiwan Affair Office of P.R.C Government.
2008.1 --- 2009.8 Leading Researcher of Labor Rights under the View of Regulation, Program of Shanghai Law Society.
2008.3 --- 2008.5 Leading Researcher of Legislative Suggestion For The New Lawyers’ Act, Program of Chinese Lawyers’ Association.
2007.1 --- 2008.1 Leading Researcher of The Lawyers and Politics, Program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Finance & Law.
2008.5 --- 2009.1 Researcher on Harmony Society and Judicial Reform, Progra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s of China.
2008.4 --- Present Researcher on Judicial Costs and Judicial Efficient, Program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f P.R.C.
PUBLICATIONS
(I) Journal Articles
Xueyao Li, Yan Ge, Juntao He, Yulin Qin, Fluency on the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Social Science in China, NO.5, 2014
Cheng Jinhua & Xueyao Li, Chinese Lawyering under State Intervention, Market Transition and Social Change (1980-2010),Chinese Social Science (zhongguo shehuikexue), No.7, 2012.
Xueyao Li & Sida Liu,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 vol.30, May, 2012.
Xueyao Li, Non-accountability:The Dilemma of Modern Legal Ethics, China Legal Science (zhongguo faxue), No.1, 2009.
Zhiming Zhang & Xueyao Li, Reform of Personnel Classification in Chinese Courts, National Judges College Law Journal (falv shiyong), No.1, 2007.
Xueyao Li, Loss of the Professional Project: A Review of Richard L. Abel's “The Contradictions of Professionalism”,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Jiaotong daxue xuebao), No.1, 2006.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alism, CASS Journal of Law (faxue yanjiu),No.6, 2005.
Xueyao Li & Jianpeng Feng, Between the Lawyers and Taiwan's Pro-independence: A Law Sociology Review to Taiwan Political Circles, Law Science(faxue), No.4, 2005.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 in Crisis Times? : A Summary on the Theories of the Lawyers in Post professional U.S.A.,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zhongwai faxue), No.5, 2004.
Xiaoxia Sun & Xueyao Li, How Can Lawyers Achieve Self-regulation? , Law Science (faxue), No.4, 2004.
Xueyao Li & Jun Yu, Public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Ideal: A Review of Rhode's “In the Interest of Justice: Reforming the Legal Profession”,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zhi yu shehui fazhan), No.5, 2004.
Xueyao Li, Why Should Lawyers Be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Law Science (faxue), No.1, 2001.
(II) Papers of Conference
Xueyao Li, The Role of St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Profession, Read-out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merican Law and Society Association, May, 2013, Boston.
Xueyao Li, Yan Ge, Yulin Ge & Juntao He, The Fragile Justice::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Fluency in Judicial Decisions, Read-out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November, Kunming.
Xueyao Li & Linghao Wang, The Legal Study under Cognitive Science, Read-out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Law and Cognitive Science, November, Kunming.
(III) Books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alism, Beijing: C.U.P.L. Press, 2007.
(IV) COURSES
Jurisprudence, Law and Society, Public Law, Legal Ethics, Legal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