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湘潭大學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成立儀式暨首屆“反腐與法治”韶峰論壇在法學院舉行,標志著全國高校首家反腐法治教研機構落戶我校。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邱學強,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游勸榮分別發來賀信;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會長林文肯、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勇為基地揭牌。
校長黃云清、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印仕柏、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楊翔、省委宣傳部副廳級紀檢員肖君華、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肖建國、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向澤選、省人民檢察院副廳級檢察官陳海波、原省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云峰、《光明日報》理論部主任曹建文等出席。校黨委副書記李伯超主持成立儀式。
邱學強在賀信中指出,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的重要歷史時刻,湘潭大學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的成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重要指示、為新形勢下治理腐敗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的一項舉措,是確保反腐敗斗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內在要求。這項涉及面廣、交叉性強的研究,既是反腐倡廉理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游勸榮在賀信中說,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的成立,順應了反腐敗理論研究的時代要求。作為毛澤東同志提議創辦并指示一定要辦好的湘潭大學,一定能夠發揮資源優勢,讓研究基地成為交流宣傳反腐問題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成為催生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反腐法律制度、反腐法律人才的搖籃。
在熱烈的掌聲中,林文肯與謝勇為基地揭牌,隨著紅綢滑落,“湘潭大學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的牌匾熠熠生輝。
林文肯認為,以湘潭大學為基地開展我國反腐敗法治研究,對推進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設和反腐法治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反腐敗司法研究要立足于基本國情、著眼于反腐敗斗爭實際、吸收古今中外反腐敗文明成果、打造一支理論功底深厚、能吃苦、愿鉆研的人才隊伍。
謝勇表示,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的成立,是對法治湖南建設、湖南探索制度反腐的肯定,是對湘潭大學厚重而堅實的法學基礎的信任。謝勇鼓勵基地依托湘潭大學牽頭的“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制度反腐的研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大機制,為法治中國、法治湖南作出積極貢獻。
印仕柏、楊翔、肖君華、陸群在會上致辭。他們一致認為,研究基地的成立,為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搭建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他們相信研究基地將以敢為人先的膽識、超越前人的勇氣、開拓進取的心智、嚴謹務實的精神開展研究工作,為推動反腐倡廉建設和法治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黃云清代表學校與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簽訂《共建反腐司法研究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書》。黃云清表示,雙方攜手合作,協議共建的“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是全國唯一一所以反腐敗司法為研究方向的專門研究機構,也是我校法學學科特色發展道路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研究基地一定會堅持為黨和國家反腐敗戰略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制度體系方面,在反腐敗法治化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作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成果。
湘潭大學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是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反腐敗斗爭發展需要,經中國法學會批準,由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湘潭大學聯合組建的。其主要任務是,承擔國家和反腐職能部門下達的重大、重點研究項目,為反腐敗司法頂層設計提供決策預案和決策參考,并根據國家反腐法治戰略需要,培養學術型和專家型反腐敗司法高端人才。
謝勇、游勸榮被聘為研究基地顧問。該基地已組建100余人的基地研究團隊,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50余人、講師20余人,主要開展反腐司法文化學、反腐國家立法學、反腐國際司法學、反腐司法體制學、反腐敗司法實務學等五個學科研究。目前,已有6個課題成為2014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重大委托項目。
基地揭牌后,“反腐與法制”韶峰論壇召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我校兼職教授、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鄧聯繁,《人民檢察》(湖南版)副主編魏建文,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周少華,我校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曹剛果,先后作主題發言。他們就全面認識反腐法治新常態 、高壓反腐、徹底反腐、公正反腐、依法反腐、科學反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省內各地州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檢察日報》、《湖南省社會科學》等媒體的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的代表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