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臺全景
9月27日,由中國法學會、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14年兩岸四地法治發展青年論壇在澳門隆重舉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劉淑強,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研究室主任陳永浩,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法律司副司長奚俊堅,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法律部副部長李光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法務司陳麗敏司長代表、顧問趙向陽,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廖澤云,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理事長崔世昌,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秘書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林來梵等出席論壇。
論壇主題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特區發展”。通過全國征文活動遴選產生的12位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針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央與地方法治關系”、“特區法治發展”等三個專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來自兩岸四地的法學理論和實踐部門的專家學者、澳門立法會部分議員和各青年團體代表近兩百人參加了論壇。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回歸15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積累了許多成功的治理經驗,豐富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內涵。法治發展狀況是衡量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兩岸四地在法治發展方面既有共性,又各有特點,很有必要加強研究和交流。此次論壇的舉辦總結了特區發展以及基本法實施的成功經驗,為兩岸四地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交流成果、碰撞觀點、貢獻智慧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會場全景
本次論壇分為開幕式暨頒獎儀式、論壇主體、閉幕式三個階段。
開幕式分為兩個環節,由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中國法學會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教授主持。
第一個環節為嘉賓致辭。
首先,崔世昌理事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他指出,澳門特區成立15周年,在“一國”的前提下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踐證明,澳門需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結合起來,認識并處理好中央與特區的關系,把基本法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推動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澳門特區今后在發展過程中,還將會遇到新的實際問題,基本法實施中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情況,必須加強對基本法的研究,認真總結基本法實施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研究解決基本法實施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豐富基本法的理論和實踐,把基本法貫徹好實施好。兩岸四地青年人既應積極參與社會變革,也應秉承多元包容、和平理性的精神,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的機遇,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發展,掌握國家的發展情況及擴闊國際視野,以充分發揮國家發展和各自獨特的優勢,迎接未來的挑戰。
接著,青年代表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沈云樵助理教授發言。他指出,兩岸四地近年來各項法律交流活動日益頻繁,但是,今天這樣的立足兩岸四地、以青年法律研究者為主的論壇,卻還是第一次。本次論壇的報告論文,全部經受了初評、終評、學術不端檢測三個環節,并且是從獲獎論文中遴選出來的,體現了法律人的學術至上和公平精神。報告人來自不同的法律領域、區域和法律部門,他們之間的互動和砥礪,必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論壇的研討質量。大會邀請到中央領導出席,并邀請頂級法學家作評議人,有助于提高論壇的影響力,形成品牌性的優質論壇。
林來梵秘書長指出,港澳基本法研究會要充分發揮機構特長,系統組織基本法的研究工作,認真總結基本法的實踐經驗,凝聚起一支高水平、高層次的基本法創新人才隊伍,形成一整套關于港澳基本法的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學科架構。要充分發揮研究會的學術交流平臺作用,形成良性學術討論機制。一是重點加強不同區域法學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激發年輕學者的學術研究熱情。二是利用研究會的資源優勢,廣泛與港澳社會各界交流,認真分析港澳社會的真實情況,了解基本法的具體實踐,促進研究水平的提升。
趙向陽顧問代表陳麗敏司長向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指出,在澳門特區成立15周年、第四任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即將就任之際,在澳門舉辦這樣一個高層次的研討會,意義十分重大。各位專家學者提供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將對特區全面落實“一國兩制”起到推動和啟迪的作用。他結合十五年來從事法治和立法工作的經驗,對澳門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情況進行了回顧和展望,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方面自行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代理行政長官行使行政長官職權、初級公務員和專業人士的任職資格等問題加強研究,進一步增進共識。
最后,朱孝清副會長作重要講話。他指出,“一國兩制”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一國兩制”的全面貫徹落實和不斷豐富發展,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中央和特區政府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妥善處理了涉及港澳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回歸15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充分發揮法治在特別行政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既全面貫徹落實澳門基本法,又根據澳門實際,制定了200余部法律,很好地處理了“基本不變”與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努力探索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積累了許多成功的治理經驗,豐富了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內涵。本次論壇旨在總結特區發展及基本法實施的成功經驗,為兩岸四地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展示才華、貢獻智慧、交流提升、增進友誼搭建平臺,不斷增強國家認同,共同為國家的法治進步作出貢獻。
開幕式的第二個環節是頒獎儀式。
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彭伶宣讀了2014年兩岸四地法治發展青年論壇主題征文表彰決定和獲獎名單。
征文活動共收到有效稿件1111篇。論壇組委會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按照事先制定并發布的評獎辦法,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法學院校的知名專家學者,經過初評、終評和學術不端檢測并公示,最終確定一等獎論文10篇,二等獎論文29篇,三等獎論文48篇。經研究決定,對上述論文的作者予以表彰。征文活動得到了政法部門、地方法學會和法學院校的大力支持,不少單位積極組織推薦了大量稿件。根據征文公告,結合論文數量和獲獎情況,現確定10家單位為優秀組織單位,一并予以表彰。
與會領導和嘉賓為獲獎論文的作者和優秀組織獎的單位代表頒發榮譽證書。
開幕式結束之后隨即進入論壇主體階段。本階段設“主旨演講”和分別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央與地方法治關系”、“特區法治發展”為專題的三個單元。
首先舉行的是主旨演講,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室首席顧問米健教授主持。
北京大學法學院陳端洪教授的演講題目為“行政法與現代國家建構”。他認為,行政法的觀念和制度建構,是現代國家建構的重要環節,典型地體現了福山所謂的國家能力、法治與問責之間的平衡,是觀察與評估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窗口。他從比較行政法的角度,結合法國、英國與美國的行政法建構經驗,具體分析了行政法在現代國家建構中的機制與價值,進而對中國行政法與國家建構的改革史與合法性展開觀察與批評。他認為,中國深化改革過程中,行政法的制度設計是基本功夫,行政法國家建構是法治中國的近期目標,通過行政法的理性建構,為遠景性的憲治中國奠定基本的觀念與制度基礎。而作為法治最關鍵機制的獨立司法體系如何生成,則需尋求嚴格的政治動力。
林來梵教授的演講題目為“中國式的法治模式”。他認為,中國只能走一種獨特的、尊重現實政治主導權與法治發展方式的法治模式。這一模式的主要特色如下:第一,其第一目標是維護一種適合于中國國情的、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秩序,其底限是維護作為國家統合主導力量與中國式法治推動力量的中國共產黨的主導地位;第二,在上述前提下,這一模式尋求對公共權力的制約與監督,體現法治的規范價值;第三,其根本張力在于,立法者的絕對化與法律至上觀念的相對化之間的沖突,出路在于確立具有實效性的違憲審查制度,中國傳統文化中法律與情理并重的資源是重要補充。
澳門大學法學院駱偉建教授的演講題目為“論基本法在特別行政區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認為,基本法是特別行政區法律體制中的憲制性文件,是法律體系的基礎與核心,這是港澳法律秩序的常識。但該常識正在遭受公民提名、民間公投等政改伴生物的價值挑戰。這一挑戰損及港澳的法治核心價值,需要我們重新確認法治的核心要求,以及在實質上承認并服從法律的至上性與權威性,在形式上依照法定程序辦事。特區的法治實踐要依據上述法治原理,準確嚴格落實基本法相關制度,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何不遵守法律或以違法方法爭取權利的行為,都必須基于法治立場予以否定。只有堅持法治,基本法所保障的“一國兩制”才能成為成功的實踐。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王禹副教授級研究員的演講題目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若干思考”。他認為,在澳門基本法下,“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構成了澳門治理體系的根本原則。這一治理體系在結構組成上包含三個層次:中央管治權和特區管治權的有機結合;特區內部行政、立法與司法在政治體制內的有效運作;特區管治團隊與社會公眾參與的有力配合。在治理方略上,應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必須在特別行政區制度框架下推進治理現代化;第二,進一步加強中央在特區的管治權威、管治權力和管治能力;第三,行政長官在特區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應進一步強化,包括強化對本地負責的力度;第四,治理包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者相輔相成。
第一單元的專題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林來梵教授主持。在本單元,青年才俊李曉兵(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鄭毅(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徐良(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法院法官)、葉正國(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生)擔任報告人,分別就各自的獲獎論文“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國家統一——以‘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為視角”、“論憲法中的兩岸關系條款”、“國家治理轉型背景下行政訴訟跨區域管轄的省思與重構”、“論基本法文本中政策性條款的規范分析”發表演講。著名專家學者冷鐵勛(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禹(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級研究員)、朱芒(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蔣朝陽(澳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進行了一對一的評論。
第一單元主席臺
林來梵教授主持
李曉兵副教授報告,冷鐵勛教授評論
鄭毅講師報告,王禹副教授級研究員評論
徐良法官報告,朱芒教授評論
葉正國博士生報告,蔣朝陽副教授評論
第二單元的專題為“中央與地方法治關系”,由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楊允中教授主持。在本單元,青年才俊李浩然(香港華潤集團戰略研究中心港澳臺及海外研究室主任、法學博士)、張健一(廣東省廣州市政府干部、法學博士)、王玄瑋(云南省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法學博士)、田飛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院長助理,法學博士)擔任報告人,分別就“香港司法案例中的中央與特區關系——以提請釋法的條件和程序為視角”、“全國人大常委會與特區法院之間的憲政沖突:法律解釋權問題而非司法管轄權問題”、“‘一國兩制’下內地與特區司法制度之互動——以民事抗訴制度為視角”、“認同的憲法解讀:對‘愛國愛港’的基本法解釋”發表演講。著名專家學者饒戈平(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莫紀宏(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榮軍(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董皞(廣州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進行了一對一的評論。最后,報告人與聽眾熱烈互動。
第二單元主席臺
楊允中教授主持
李浩然博士報告,饒戈平教授評論
張健一博士報告,莫紀宏研究員評論
王玄瑋副主任報告,劉榮軍教授評論
田飛龍助理教授報告,董皞教授評論
第三單元的專題為“特區法治發展”,由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饒戈平教授主持。在本單元,青年才俊葉海波(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沈云樵(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法學博士)、陳虹(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楊曉楠(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香港大學法學博士)擔任報告人,分別就“澳門社團政治的法律規范:回顧與展望”、“論人權范式及其當代轉型——以澳門現金分享為例”、“困局與突破:香港特區實行‘雙普選’的影響因素”、“澳門基本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比較分析:以司法實施為視角”發表演講。著名專家學者楊允中(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教授)、駱偉建(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林峰(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鄒平學(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作一對一的評論。最后,報告人與聽眾熱烈互動。
第三單元主席臺
饒戈平教授主持
葉海波教授報告,楊允中教授評論
沈云樵助理教授報告,駱偉建教授評論
陳虹助理研究員報告,林峰教授評論
楊曉楠副教授報告,鄒平學教授評論
閉幕式由饒戈平教授主持。
李仕春主任代表主辦方總結致辭。他指出,本次論壇較好地實現了三個預期目標,一是青年才俊充分展示了才華,接受了學術大家的指導;二是對論壇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凝聚了智慧,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三是增進了兩岸四地法學青年之間的友誼,促進了相互了解。本次論壇體現了“高”、“大”、“上”、“多”的特點,無論是著名法學家的主旨演講和評論還是青年才俊的報告,都體現了現實針對性、學術規范性和理論創新性。會后,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和法律信息部將按照學會領導的要求,做好論壇的宣傳、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工作。最后,李仕春主任代表中國法學會承辦部門對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專家學者的參與、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的精心籌備表示感謝。至此,本次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