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會網訊 8月21日上午,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在中國法學會機關多功能廳舉行。初評會由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同志主持。
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場
中國法學會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初評工作。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同志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評審專家共21人,分別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新清教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林維教授,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級領導時建中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副所長謝鵬程教授,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孔慶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龍衛球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曲三強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張生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申衛星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明遠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躍敏教授,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曹明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馮曉青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蔣立山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李本森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劉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肖建國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蔣大興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張紹彥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孫世彥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鄭賢君教授。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秘書長呂勇同志也參加了初評會。
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會全體專家合影留念
張文顯副會長代表中國法學會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李仕春教授,受張文顯副會長的委托,對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的申報情況作了介紹:此次評選活動由中國法學會主辦,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協辦,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承辦,于2014年4月9日正式啟動,短短4個月共收到申報作品254件,其中論文205篇,專著49部;從所屬研究領域來看,申報作品遍及法學專業所有的二級學科;從所屬系統來看,申報人既有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專門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也有活躍在法院、檢察院等法律實踐第一線的實務專家;從職務職稱情況來看,申報人既有在校學生和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講師、律師、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也有長年致力于國家法治實踐的法學院院長、法院庭長、檢察院檢察長;為了進一步提高“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選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審辦法》已報中國法學會黨組批準。
張文顯副會長主持初評會
李仕春主任介紹申報情況
之后,評審專家對初評辦法進行了認真的討論。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副主任王偉國研究員宣讀了《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初評辦法(草案)》,專家們認為《辦法》的內容特別是評審程序嚴謹可行,最后鼓掌通過了該評審辦法。
呂興煥副主任宣讀《初評專家承諾書》;王偉國副主任宣讀《初評辦法》
為保證評審工作的公正性與嚴肅性,初評辦法要求評審專家簽署公正承諾書,保證公平地對待每一件參評作品和每一位作者。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副主任呂興煥研究員宣讀了專家承諾書的內容,全體評審專家均表示認同并在承諾書上逐一簽下自己的名字。
評審專家在承諾書上莊嚴簽字
初評環節由分組評審與集中評議兩個階段組成。分組評審環節,按照參評作品的學科屬性分為11組進行,原則上每組由兩名專家組成,各組作品的選題與評審專家的研究領域相對應。專家們到指定位置坐下后,立刻開始緊張的評閱工作,根據評審標準認真細致地逐一打分。在完成各自的打分之后,同組專家開始相互交換評審意見,并從作品的選題、研究方法、論證材料與過程、觀點與結論、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展開充分的討論。隨著越來越多組專家進入討論狀態,評審會的現場變得非常熱鬧。經過長達三個小時不間隔、高強度的評審,各組專家確定了推薦入圍名單。
分組評審實況
各組推薦名單出爐后,在李仕春主任的主持下,委員們進行了集中評議,最終確定了74件作品(其中包括論文52篇、專著22種)進入終評環節,占全部申報作品(254件)的29.13%。
最后,評審委員會全體成員在評審結果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標志著初評會的圓滿結束。近日,評獎辦公室將組織終評工作。
評審專家簽名
參加本次評審會的還有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周楊副處長、陳謙信副研究員、劉燦華助理研究員、劉金瑞助理研究員和王麗娟、付茂魯、孫云霄、肖志威、敖婷婷、羅文佳(實習生)等同志。(攝影/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