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全國高校博士研究生搭建高水平的知識產權學術交流平臺,提供學術交流的契機,匯聚智慧成果,支持并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科研活動,促進和加強我國知識產權高端人才的培養,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和北京大學互聯網法律中心將聯合舉辦第二屆全國博士生知識產權學術論壇。本屆論壇將與“2014北大—斯坦福—牛津大學互聯網法律與公共政策研討會”共同舉辦。本論壇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博士生知識產權學術論壇。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您與我們一齊探索與研究知識產權領域的熱點問題,分享您的智慧與研究成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創新性國家的建設建言獻策。
一、論壇主題:互聯網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具體參考議題:1)大數據與版權;2)大數據與隱私保護;3)專利法院建制;4)互聯網不正當競爭;5)專利訴訟;6)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訴前禁令機制。
二、征文要求
1. 國內各高等院校在讀博士研究生(含2014年應屆博士畢業生)均可參加,不限專業。
2. 參賽者應保證所投稿件為參賽者原創,提倡文章獨立署名。作者應對所投稿件的著作權及名譽權等相關法律責任負責。
3. 每位作者限投稿一篇,稿件不退,請自留底稿。
4. 參賽稿件無論是否已發表,均可參加評選。已經發表過的論文可作修改,但首次發表時間不得早于2014年1月1日,并須注明原發表報刊或圖書名稱、刊期或日期、版次等信息。
5. 參賽人自擬論文題目,論文需與本屆論壇主題相契合,鼓勵提交與具體參考議題相關的論文。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證充分、論述邏輯嚴密、用詞規范、數據可靠,具有學術價值。謝絕科普類、概念介紹類、經驗總結類等文章投稿。正文字數以20,000字以內為宜。
6. 來稿請于文末注明中英文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所在單位、專業方向、學歷、職稱、職務、通訊地址、郵編、手機號碼、電子郵箱。若稿件系基金項目、軟科學項目等,請標明該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等有關信息。
7. 來稿請按照格式規定的要求撰寫,來稿是否符合附件格式要求將作為論文初選的評比標準。
8. 來稿需同時遞交內容一致的紙質稿件和電子稿件。紙質稿件6份,A4紙雙面打印,每份單獨裝訂;電子文本為Word07格式。
9. 獲獎論文將結集出版,請將手寫簽名的《論文原創性聲明和使用授權書》(見附件一)隨紙質稿件一并寄出。
10. 紙質稿件請寄至:北京市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309室北京大學互聯網法律中心收,郵編:100871。來稿請注明“2014年全國高校博士生知識產權征文比賽投稿”字樣。
電子稿件請發至:ipforum@126.com,郵件題目為“2014博士生知產征文投稿-學校-姓名”。
11. 征文截止日期:2014年9月19日18:00時。
三、論文評選方式與獎勵說明
1、全國博士生知識產權學術論壇會將邀請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立法、司法、行政部門的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為保證論文評選的公正性,征文評選工作將采取匿名評審方式。征文評審時間擬定為2014年9月22日——2014年10月10日。
2、征文的評審分為初選和復選兩個階段。初選由論壇組委會對文章學術規范和格式進行審閱,通過初選的文章將由組委會呈交論壇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將在進入復選的參賽論文中評選出一等獎3名(每人獎金5000元)、二等獎5名(每人獎金3000元)、三等獎10名(每人獎金1000元),鼓勵獎若干名。
3、頒獎儀式將在全國博士生知識產權學術論壇上舉行,將向獲獎者頒發證書、獎金與獎品。獲獎名單將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互聯網法律中心網站、中國科技法學會網站、《科技與法律》、《網絡法律評論》、《北大知識產權評論》等媒體、刊物上公布。
4、部分獲獎者將受邀在2014年全國博士生知識產權論壇上進行主題發言,所有獲獎者均將受邀參加論壇學術交流活動并成為北京大學知識產權沙龍成員。獲獎名單公布后,組委會將向獲獎論文作者發出正式邀請函。
四、格式規定
文章稿件的結構次序為:(1)標題;(2)作者署名;(3)中文摘要;(4)中文關鍵詞;(5)正文;(6)注釋及引證;(7)英文標題;(8)作者英文署名;(9)英文摘要;(10)英文關鍵詞;(11)中英文作者信息;(12)基金項目信息。
(一)具體格式要求
1. 標題
1)文章標題應當簡明、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2)標題中文字體采用小三號黑體,西文字體采用四號加粗Times New Roman字體,居中對齊,單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
2. 作者署名
1)作者署名置于題名下方,中文字體采用小四號楷體,西文字體采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居中對齊;
2)作者署名右上角以腳注方式注明作者單位、學歷、職稱,腳注符號為“*”號。
3. 摘要
1)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300字為宜。采用第3人稱撰寫,盡量不重復題名中已有信息。不出現插圖、表格、公式及參考文獻序號等。
2)摘要內容中文字體采用五號楷體,西文字體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左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1.5倍行距;
3)“摘 要:”與“Abstract:”字體加粗,中文字體為五號黑體,西文字體為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
4. 關鍵詞
1)每篇論文選取3~5個單詞或術語作為關鍵詞。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必須對應。
2)關鍵詞中文字體采用五號楷體,西文字體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左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1.5倍行距;
3)“關鍵詞:”與“Keywords:”字體加粗,中文字體為五號黑體,西文字體為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
5. 正文
1)正文中文字體采用小四號宋體,西文字體采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左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1.5倍行距;
2)分級標題:
a. 一級標題采用“一、二、三、……“編號形式,字體加粗;
b. 二級標題采用“(一)(二)(三)……“編號形式,字體加粗;
c. 三級標題采用““1. 2. 3. ……”編號形式;
分級標題設置首行縮進2字符,建議不采用自動編號。
3)圖表格式
a. 圖表要有編號和標題(即圖名或表名),編號順序須與圖表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一致,采用“(圖一)(圖二)(表一)(表二)”的形式,連續編號;
b. 圖名位于圖片正下方,表名位于表格正上方;
c. 圖表來源或說明加“()”括號置于圖表下方,表注寬度不可大于表體寬度;
d. 圖表的編號、標題、注釋中文字體采用五號楷體,西文字體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居中對齊,單倍行距;
(二)注釋及引證體例
1. 一般規定
1)注釋為腳注,編號連排。采用阿拉伯數字外加“[ ]”括號,如“[1] [2] [3]……”,采用上標形式標注于標點符號外。
2)中文字體采用小五號宋體,西文字體采用小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左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單倍行距。
3)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則直接“同上注,頁N”即可;若兩次引用之間有間隔,則注釋順序為:作者姓名,見前注N,頁N。作者如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應加“等”字。
4)正文中引文超過150字者,應縮排并變換字體排版,中文字體采用五號楷體,西文字體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
5)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如同時參見其他著述,則再加“又參見”;非引自原始出處者,注釋前加“轉引自”。
2. 范例
1)著作類:
王澤鑒:《民法概要》(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2版,頁100。
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頁90。
再次引用,如中間無間隔:同上注,頁65。
中間有間隔:王澤鑒,見前注[1],頁78-80。
2)期刊類:
易繼明:“人格權立法之歷史評析”,載《法學研究》2013年第1期,頁123。
3)集刊類:
吳光明:“海峽兩岸物權法重要概念辨析比較”,載易繼明(主編):《私法》2013年第2卷/總第20卷,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頁79。
4)報紙類:
姜明安:“多些民主形式,少些形式民主”,載《法制日報》2007年7月8日,第14版。
5)譯 作:
(美)威廉·M·蘭德斯、理查德·A·波斯納:《知識產權法的經濟結構》,金海軍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頁282。
6)古籍、辭書類:
《管子·牧民第一》卷一
(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卷43。
《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9月第4版,頁983.
7)網絡資料:
蔡雄山:《“今日頭條”的版權之困》,資料來源:http://china.caixin.com/2014-06-11/100688839.html;更新時間:2014年6月11日;訪問時間:2014年6月19日
8)英文著作類
Robert Gilpin,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5.
See G. Gordon & P. Miller (ed.),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Hemel Hempstead, Englan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pp. 32—35.
9)英文期刊類
Lucian Arye Bebchuk, “Property Rights and Liability Rules: The Ex Ante View of the Cathedral”, in Michigan Law Review, 100(2001), pp.604—605.
10)英文集刊類
K. J. Leyser, “The Polemics of the Papal Revolution”, in Berly Smally (ed.), Trends i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3rd ed., p. 53.
11)其他外文類
從該文種注釋體例或習慣。
五、論文評審細則
評分標準 |
得分 |
||
一、論文選題 |
10分 |
選題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 |
|
7~9分 |
選題有較大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 |
||
4~6分 |
選題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 |
||
4分以下 |
選題缺乏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 |
||
二、文獻綜述 |
10分 |
閱讀廣泛、綜述全面、掌握國內外動態 |
|
7~9分 |
閱讀較廣泛、綜述較全面、基本掌握國內外動態 |
||
4~6分 |
閱讀廣泛、綜述一般、了解國內外動態 |
||
4分以下 |
閱讀量不足、綜述一般、基本了解國內外動態 |
||
三、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 |
20分 |
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 |
|
15~19分 |
具備較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好地掌握系統的專門知識 |
||
10~14分 |
具備一般的理論基礎,較一般地掌握系統的專門知識 |
||
10分以下 |
理論基礎較弱,專門知識掌握不夠系統 |
||
四、科研能力與業務水平 |
20分 |
有很強的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
|
15~19分 |
有較強的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
||
10~14分 |
有一定的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
||
10分以下 |
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較弱,缺乏業務水平 |
||
五、研究成果的創新性 |
20分 |
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
|
15~19分 |
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
||
10~14分 |
研究成果創新性不明顯 |
||
10分以下 |
研究成果不具有創新性 |
||
六、學術規范 |
10分 |
遵守學術規范 |
|
7~9分 |
基本遵守學術規范 |
||
4~6分 |
引用他人成果有瑕疵 |
||
4分以下 |
學術不夠規范 |
||
七、寫作能力 |
10分 |
條理清晰,分析嚴謹,文筆流暢 |
|
7~9分 |
條理較好,層次分明,文筆順通 |
||
4~6分 |
寫作能力尚可 |
||
4分以下 |
寫作能力較差 |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金平;崔亞冰
聯系電話:010-62767236;010-62751268
傳真:010-62751269
電子郵箱:ipforum@126.com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309室
郵編:100871
關注本屆博士論壇,歡迎登錄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站:www.iplaw.pku.edu.cn;北京大學互聯網法律中心網站:www.pkunetlaw.cn。
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北京大學互聯網法律中心 2014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