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順利舉辦
發布日期:2014-06-09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順利舉辦

  2014年5月18-21日,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偉國博士隨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的大陸食品安全專家團,赴臺灣高雄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專家團團長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港澳臺辦副主任王立基擔任,專家成員如下:

  張磊時,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

  張旭東,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處長

  董靜宇,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干部

  段媛媛,國家衛生計生委港澳臺辦干部

  王偉國,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艷,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中心處長

  張小霞,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中心副調研員

  韓軍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劉玉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實習研究員

  本次交流活動系落實《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http://www.gov.cn/test/2008-11/05/content_1140325.htm )精神的延續。除了5月18日、21日乘機往返外,其間舉辦了兩場會議。其中,5月19日的“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為閉門會議,由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主辦;5月20日的“兩岸食品營養標示管理研討會”為開放會議,由臺灣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主辦。

  王偉國副主任作為參會的法學專家,從修法背景、修法基調、修法重點及修法展望等四個方面對大陸食品安全法的修改情況做了專題報告,并著重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本輪修法的重點:體現監管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成果;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強化地方政府責任落實;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鑒于食品安全法修改工作仍處于進行時,故對修法重點的介紹遵循了簡明扼要的原則。

  臺灣食品安全法規的修改情況,由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許雅鈞做報告。根據其介紹,“臺灣食品安全管理法”自1975年1月28日公布施行迄今,歷經10次修正。新近的修改有兩次:2013年6月19日進行了全文修正;2014年2月5日修正了部分條文(28 條文),且將“食品衛生管理法”改稱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兩次修法的重點為:1.業者強制登錄;2.產品買賣追溯追蹤;3.從業人員專業化;4.檢驗信息發布;5.建構風險評估咨議體系;6.業者自主管理,產品定期檢驗;7.產品標示兼顧食安與貿易;8.違者從重罰,遏止不法事;9.保障檢舉人;10.設立食安基金,進一步保護消費者;11.強化復方食品添加物管理;12.提升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管理位階。

  兩相比較,從法規名稱看,臺灣方面在食品安全立法中引入“安全”理念的時間晚于大陸。大陸在2009年通過立法時將“食品衛生法”改稱為“食品安全法”,而臺灣在今年方才將“安全”加入了其法規名稱中。但從最近兩次修法的內容來看,兩岸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有許多共通的思路。如臺灣方面的立法當然,在具體舉措方面,臺灣方面有一些規定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大陸食品安全法修訂中擬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而臺灣方面則有“檢舉違反食品衛生案件獎勵辦法”,且在2013年12月13日修訂后,將檢舉獎金核撥比率由罰金或罰款之5%提高至10%。再如,臺灣方面2014年修訂法規,設立了“食品安全保護基金”,明確其來源為:違反本法之罰款、繳納之罰金、沒收之現金或變賣所得、追繳之不當利得等。同時對各項基金的用途予以詳細規定。諸如此類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的規定,值得我們的修法工作借鑒。

  四天行程,一天半會議。短暫、緊湊但也收獲很多。現將點滴體會與讀者分享:

  1、女性專家比例之高令人印象深刻。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如果說民以食為天,那么此次交流使我們感覺到“婦女頂了大半邊天”!出席19日專家會議的,臺灣方面14位專家中只有1名為男性,報告人更是全部為女性;大陸方面參加交流的專家也是女多于男。而20日的研討會,出場報告的雙方專家皆為女性。這次兩岸食品安全領域交流中,女性專家之多,無疑是一個鮮明的特點。有如此眾多具備知性、感性與愛心的女性參與食品安全事業,我們對海峽兩岸的食品安全是否應該多一些安心呢?

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順利舉辦

  (臺灣方面以女性為主的專家陣容)

  2、兩岸有強烈的交流需求。政策信息合作機制方面的需求顯而易見,貿易方面的需求也毫不遜色。19日的專家會議屬于閉門會議,雙方的討論真誠、熱烈,并表達了加強政策法規交流和建立合作機制的迫切需求。特別是,雙方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名稱或監管體制皆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在調整之后的框架下加強合作,也是雙方特別是臺灣方面關注的重點。20日的研討會作為開放式會議,與會者以臺灣食品業代表居多。近300人的會場幾乎座無虛席。與會食品從業人員提問踴躍,問題具體,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希望所產食品順利輸入大陸的熱切之情。會議結束后,已經做了兩場報告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韓軍花仍被團團圍住,如同粉絲見了偶像般。作為對食品標簽領域有十多年研究的專家,韓軍花以高度的與自信與極大的耐心,積極回應每個問題。

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順利舉辦 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順利舉辦

  (研討會問答現場)

  另外,此次交流也伴隨著友好的重逢。早在2011年11月,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組團赴臺開展海峽兩岸食品安全法治交流活動時(/html/xjdt/6051.shtml ),在東吳大學舉辦的研討會上發言的臺北市衛生局主任秘書姜郁美,正是本次研討會臺灣方面代表團的團長,現已升任“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上次交流,我們還參訪了臺灣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接待了我們。此次交流,名義上正是受該研究所之邀請,而我們抵達臺北機場后享用的接待午宴正是陳樹功所長所安排。

  3、食品安全法治在理念與技術并重方面宜加強。食品安全法治集法律技術與科學技術于一體。如何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值得深入思考。此次交流使我們對此有了許多切身的感受:一方面,臺灣方面對大陸方面高度重視法學界參與食品安全立法和交流,表達了高度的贊賞;另一方面,我們對臺灣方面食品安全監管專家所表現出的法律見解,也十分欽佩。作為法學研究者,我們在多數情況下是從法治理念、立法技術等方面思考問題、提出對策,這固然是我們的本份。但是,要真正有效參與食品安全立法執法活動,僅此是不夠的,很有隔靴搔癢之感。比如,此次交流涉及到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等具體的問題,盡管總的精神是一致的,但兩岸的具體要求并不一致,各有其道理。如何了解其中的道理,進而有無可能統一兩岸的標準要求,從而減少兩岸的交易成本,顯然不僅僅是法理問題,還是更具體的技術性問題。再如兩岸有關農殘標準可否統一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法學研究有必要詳加考察,從而提出可行之道才好。

  邀請法學界專家參與交流,是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舉辦以來的第一次,是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體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精神的重要舉措。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將以此為新起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切實增強更加廣泛的學術交流,為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法治建設事業做出新貢獻。

  

【附件】(點擊查看)

  A、“第八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簡要議程

  B、“兩岸食品營養標示管理研討會”簡要議程

  C、歷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業務主管專家會議基本情況匯總(僅依據中國政府網等可搜索到的信息整理)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