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晚上7點,由北京大學“楊春洗法學教育與研究基金”資助,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五校聯袂主辦的“當代刑法思潮論壇”系列講座第二十四場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601會議室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熊秋紅研究員主講,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教養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以實證調研為基礎的分析”。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光權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曲新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時延安教授為本場的主點評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馮軍教授、田宏杰教授、付立慶副教授、王瑩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車浩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方鵬副教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秦一禾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孫運梁副教授,《法學研究》編輯李強博士作為嘉賓到場出席了此次論壇。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明祥教授主持,吸引了多個院校的學生來到現場聆聽。
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熊秋紅研究員主講,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教養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以實證調研為基礎的分析”。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光權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曲新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時延安教授為本場的主點評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馮軍教授、田宏杰教授、付立慶副教授、王瑩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車浩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方鵬副教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秦一禾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孫運梁副教授,《法學研究》編輯李強博士作為嘉賓到場出席了此次論壇。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明祥教授主持,吸引了多個院校的學生來到現場聆聽。
熊秋紅研究員首先指出其研究具有實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兩個特點。熊秋紅研究員首先對關于勞教制度改革實證調研的問卷設計進行了介紹,問卷調查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對勞教制度基本問題的認知,共設計了8個問題,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被調查者選擇具體改革方案的原因;第二部分為對勞教制度改革重要問題的態度,共設計了30個問題,覆蓋了學術界關于勞動教養制度改革的主要爭論,也折射出勞教制度改革問題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接下來,熊秋紅研究員從受調查者對勞教制度基本問題的認知和對勞教制度改革重要問題的態度兩個方面,對本次勞教制度改革實證調研的基本結果進行了介紹。第三,熊秋紅研究員依循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關于勞教制度的評價問題、關于勞教制度的未來走向、關于勞教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關于勞教改革的體制性問題、關于勞教案件訴訟程序的具體設計、關于勞教制度改革中的實體性問題六個方面,清晰地展現實證調研結果對于勞教制度改革路徑選擇的啟示。第四,是勞教制度改革中的比較法研究。熊秋紅研究員強調實證研究還需要輔之以比較法上的考察,在中國法與國際法、外國法的對接中,只有充分理解國際人權公約的相關要求,深入了解不同法文化下相近制度的設立背景和規范目的,深刻認識與之相配套的各種技術性裝置,才能避免法律移植中的錯誤嫁接,進一步理清勞教制度改革中存在爭議的一些問題。熊秋紅研究員依次從聯合國公約的規定與勞教決定的司法化、輕罪制度與勞教對象的分流處理、保安處分與勞教制度的基本定位、特殊主體的處遇與行政性保安措施、治安法庭與訴訟程序的繁簡分流五個方面進行了比較法的研究。第五,兩種可選擇的改革方案的對比分析,即制定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的方案和勞教對象的分流處理方案。關于停止勞教后相關違法行為應當如何處理的問題上,前一種方案認為應當以“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或者“教養處遇”取代“勞動教養”,形成“治安管理處罰—違法行為教育矯治—刑罰”三級制裁體系,后一種方案在其內部又有三種不同主張,即行政化處理、刑事化處理和行政化刑事化雙重處理。通過比較兩種改革方案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部分解釋為什么實證調研中制定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的改革方案得到了被調查者更多的認同、同時立法機關對此也更為偏重。
最后,熊秋紅研究員得出較為明確的總體結論:對于勞教的理念和制度合法性的質疑主要源自于國際人權運動的影響和我國人權保障觀念的提升,因此勞教制度改革應當關注國際人權公約的要求,并以提升人權保障水平為基本方向;勞教制度的改革具有綜合性,兼具實體和程序兩個層面,二者不可偏廢;勞教制度改革的總體方案可以在綜合處理方案和分流處理方案中進行選擇,相比較而言,綜合處理方案在可行性方面占有更大優勢;在擬定具體的改革舉措時,應當以實證研究為基礎,考慮世界范圍內相關法律制度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帶有普遍性的規定,并注意我國法律體系內部的協調性。
在主點評階段,陳興良教授首先高度評價了熊秋紅研究員的報告,認為其特點有三。首先,方法得當,實證研究的方法使相應觀點有事實的支撐作用,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不足在于目前調查的是司機關人員對勞動教養制度改革的態度,可能還需要對勞動教養實際執行情況的進一步調查研究。第二,視野開闊,既有國內的實證調查又有國外的調查研究。第三,視角獨特,以刑事訴訟法學者的角度對勞動教養制度進行研究,既注重實體又注重程序。陳興良教授還對勞動教養制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認為目前對勞動教養制度被廢除后還是傾向于分流的方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應該將治安管理處罰行為納入到司法程序中來,由治安管理法庭審理。
周光權教授針對熊研究員關于勞動教養合法性的質疑,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周教授對實證調查的研究方法表示了肯定,但認為部分問題設計上存在缺陷。此外,諸如期限之間的協調問題、制定違法行為矯治法之后相關法律的位階問題、違法行為的范圍界定的問題上,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周光權教授認為改革不一定要增設新的法律和機構,關鍵在于協調和發揮好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法的關系。
曲新久教授首先表明勞教制度的廢除是中央正確的決策。勞動教養存在程序上不經過司法程序,以及名為行政強制措施而實為刑罰措施兩個問題,決定了勞動教養制度存在的問題不能通過修改解決,而只能廢除該制度。曲新久教授贊同周光權教授對增設違法行為矯治法的質疑,還認為廢除行政拘留應該是下一個努力的方向。
時延安教授贊同熊研究員建立治安法庭的主張,認為勞動教養制度不能簡單地一廢了之,應該考慮其替代措施。時延安教授進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應該在刑法中建立保安處分或預防性措施,在勞教制度廢除后應該進一步反思為何該制度能夠存在數十年。
王世洲教授認為熊研究員第三部分的實證研究結論和第四部分的理論比較研究相輔相成,但不足在于論證勞教制度廢除的正當性中,并沒有解釋為什么被調查的司法機關人員多數認為勞教制度有其價值。此外,刑法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極的,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應該恰當合作。
之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田宏杰教授、馮軍教授都對熊秋紅研究員的報告作了精彩點評。熊秋紅研究員對各位老師的點評進行了回應。在點評互動的環節中,在場的同學也踴躍參與提問,熊秋紅研究員也與在座的同學進行了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在智慧的火花不斷撞擊出來的氛圍下,論壇持續了將近3個小時,于十點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曲新久教授首先表明勞教制度的廢除是中央正確的決策。勞動教養存在程序上不經過司法程序,以及名為行政強制措施而實為刑罰措施兩個問題,決定了勞動教養制度存在的問題不能通過修改解決,而只能廢除該制度。曲新久教授贊同周光權教授對增設違法行為矯治法的質疑,還認為廢除行政拘留應該是下一個努力的方向。
時延安教授贊同熊研究員建立治安法庭的主張,認為勞動教養制度不能簡單地一廢了之,應該考慮其替代措施。時延安教授進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應該在刑法中建立保安處分或預防性措施,在勞教制度廢除后應該進一步反思為何該制度能夠存在數十年。
王世洲教授認為熊研究員第三部分的實證研究結論和第四部分的理論比較研究相輔相成,但不足在于論證勞教制度廢除的正當性中,并沒有解釋為什么被調查的司法機關人員多數認為勞教制度有其價值。此外,刑法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極的,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應該恰當合作。
之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田宏杰教授、馮軍教授都對熊秋紅研究員的報告作了精彩點評。熊秋紅研究員對各位老師的點評進行了回應。在點評互動的環節中,在場的同學也踴躍參與提問,熊秋紅研究員也與在座的同學進行了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在智慧的火花不斷撞擊出來的氛圍下,論壇持續了將近3個小時,于十點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當代刑法思潮論壇”每月舉辦一次,由北京大學楊春洗法學教育與研究基金贊助支持,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五校聯袂主辦,是旨在展現當代刑法學術前沿基本立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專題性、系列性和學術性論壇。
(文/李奎 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