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上午,由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研究基地聯合主辦的“北大知識產權講座”第十六期在北大二教404教室成功舉行。本次講座邀請臺灣德鼎樞紐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張宇樞作為主講嘉賓,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張平教授主持。講座的主題為:“臺灣企業如何研發管理知識產權”。數十名法學院碩士生前來聆聽本次講座。
張宇樞律師在講座中
本期講座是張律師“企業知識產權實施策略”系列講座的第一期。講座中,張律師首先梳理了專利、版權、商標、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用途、生命周期和基礎訴訟技巧,并介紹了臺灣企業管理、發展知識產權的幾種普遍途徑,即兼并與收購 (M&A)、聯營(Joint Venture)、戰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倒賣和許可。談到企業知識產權發展規劃的問題時,張律師認為,如何基于企業的科技水平與資金儲備條件來規劃其知識產權的發展路線是問題的核心。而企業科研能力的綜評則包含了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產業價值的評估。張律師由此引出了四種評估方法來幫助企業預估其知識產品的未來價值,并由企業基于此價值來選擇其知識產權發展策略。張律師在實務層面上,結合技術、交易、訴訟地域和費用等方面的考量,具體分析了四種評估方法的適用情況,并比較分析了各個方法的優劣。最后,在分析華人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現狀時,張律師特別指出,從LG——友達等案可以看出,中國、臺灣乃至亞洲各國,雖然在科技上落后于歐美,在專利訴訟中也往往處于不利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亞洲公司不能在某些案件中展開反擊。一些訴訟的勝利告訴我們,建立在充足的技術之上的自信,是能夠讓我們擁有與國際大型企業在知識產權訴訟領域中一爭高低的可能性的。
張宇樞律師會在11月24日同一時間地點,進行系列中的第二期講座:“跨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概說與哈佛談判學”。
主講人簡介:
張宇樞,德鼎樞紐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哈佛大學法學院P.I.L.結業,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客座研究員,斯坦福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曾擔任臺北、新竹等地方法院民事、刑事及智慧財產專庭法官。專長領域為高科技企業及上市柜公司處理重大經濟案件、一般傳統民刑事訴訟與行政爭訟、公司治理與衍生之民刑事爭訟案件或專利等與智慧財產權相關之法律事務;以及與企業活動之保障及勞資間之權利義務有關之公司主管及人才之內部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