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魏振瀛教授八十華誕暨魏振瀛教授民商法研究發展基金成立大會在北大法學院凱原樓報告廳舉行。
魏振瀛教授與夫人和家人,最高人民法院奚曉明副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賈東明主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王利明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王保樹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江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趙中孚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崔洪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梁慧星教授、孫憲忠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馬俊駒教授、崔建遠教授,煙臺大學、山東大學郭明瑞教授,北京市經濟法學會劉蘭芳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龍衛球教授、副院長劉保玉教授,北京工商大學李仁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費安玲教授、李永軍教授,《中國法學》朱廣新研究員,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守文教授、副院長汪建成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朱啟超教授、蒲堅教授、由嶸教授、王存厚教授、羅玉中教授、鄭勝利教授、趙昆坡教授、梁濱老師等魏老師過去的同事,尹田教授、馬憶南教授、錢明星教授、易繼明教授、傅郁林教授、王成教授、葛云松教授、佟強副教授、谷凌副教授、許德風副教授等現任教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魏老師弟子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凱湘教授主持。劉凱湘教授引用了唐人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表達了對魏老師健康長壽的祝愿,介紹了蒞臨會議的嘉賓,并選讀了有關單位和個人發來的賀信。會議在弟子代表給魏振瀛教授和夫人獻花后正式開始。
張守文院長首先致辭,從促進法學研究、推動法學教育與法律學科建設、推進我國的法治建設、致力北大法學院的發展等角度高度評價了魏振瀛教授多方面的貢獻;認為魏振瀛教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學與為人均是后輩學人的楷模。
吳志攀常務副校長代表學校向魏振瀛教授祝壽,并創作、朗讀了一首七律祝壽詩,感謝多年來魏振瀛教授對其個人、學科建設和學院發展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隨后,與魏振瀛教授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參與立法工作等多條“戰線”上相交多年的“老戰友”們紛紛回憶起與魏振瀛教授的共事、交往經歷。
江平教授回憶起在1986年及之前制訂《民法通則》期間和1997年以后民法典草案起草、《合同法》立法、《物權法》立法期間,與魏振瀛教授的密切交往,贊譽了魏振瀛教授深厚的法學功底、平易近人的作風和對法學教育、民事立法做出的突出貢獻。
趙中孚教授講述了與魏振瀛教授在北大同事五年的經歷,并朗讀了自撰的八十字的四言祝壽歌。朱啟超教授回憶起1959年進入北大法律系學習后魏振瀛教授的授課,并特別稱譽魏振瀛教授用民法思維處理日常工作,營造出公正、和諧、團結的氛圍。王保樹教授、馬俊駒教授和崔洪夫教授也講述了對魏振瀛教授寬厚為人、刻苦為學的深刻印象。
魏振瀛教授的弟子與其他學界同仁也紛紛表達了對魏老師生活和學術上的美好祝愿。
奚曉明副院長回憶了在魏老師門下讀書的經歷,贊揚了魏老師治學的嚴謹與孜孜不倦。
梁慧星教授用“勝友如云”、“高朋滿座”來形容本次盛會,認為為師者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也是力量,是未來生活和事業的根基,稱贊魏老師不僅是智者,也是仁者,有仁愛之心,并引用“仁者壽”、“智者壽”的古語表達了對魏老師的祝福。
王利明教授在發言中認為魏振瀛老師八十華誕是民法學界的大喜事,回憶起《物權法》立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魏老師作出的貢獻,評價魏老師的研究注重中國實情和解決中國問題,并且始終以追求學術為目標,同時保持包容、開放的心態與品格。
郭明瑞教授回憶了多年來魏振瀛老師對其生活和學術上的關照。崔建遠教授在發言中贊嘆魏振瀛教授退休不退“思”,一直致力于民法學和民事立法的發展。
鐘元茂律師是魏振瀛教授1986年在法學院招收的第一屆碩士生,在作為外地的弟子代表發言時,回憶了跟魏老師求學的經歷,表達了對老師和師母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自由發言階段,羅玉中教授回憶起48年前魏振瀛教授給北大法律系65級本科生擔任班主任的故事,帶領到場的65級校友向魏老師鞠躬祝壽,并朗讀了祝壽詩。
賈東明主任在發言時高度贊揚了魏振瀛教授多年來對民事立法工作的支持和做出的重要貢獻,并呼吁學界與立法機構更多地合作,共同推進民事立法的發展。
魏振瀛教授給與會嘉賓贈送了新出版的專著《民事責任與債分離研究》。
在其后的發言中,魏振瀛教授感謝了同仁、同事和學生為自己祝壽。魏老師說,一個人的成就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個人的努力,應當要艱苦奮斗;二是大環境,要提高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能力。魏老師回憶了過去幾段艱難歲月中的經歷,并特別感謝師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在談到民法典的意義時,魏老師認為,《民法通則》曾被稱為民事權利宣言,成為改革開放的推進器,民法典所具有的重要的制度、觀念意義,也可以使其成為深化改革的加速器。魏老師祝愿民法典能早日出臺,并祝愿大家都能生活幸福。
最后,錢明星教授宣布魏振瀛教授民商法研究發展基金成立。
會議在中午十二時許圓滿結束。會后,與會嘉賓在凱原樓外合影留念。
(文/茅少偉 圖/蔡一能 傅程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