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德規制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國際報告廳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法學會、國家行政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對外經貿大學、首都經貿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社科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的40余位專家學者以及部分高校的學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上午9時,中德規制法研討會正式開始。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建順教授主持。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行政法學會名譽會長應松年致開幕詞。應松年教授回顧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德行政法學界開展合作的歷史,并表示通過長期的交流合作,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受益良多。應松年教授認為今天的會議同樣具有的重要意義。規制同管制、監管同概念既有相同之處,又有自己的特征,探討規制問題就是探討如何更加有效調整市場經濟、如何更加有效解決民生問題,對此展開學術討論十分必要。應松年教授對與會者表示歡迎,并祝愿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原副校長英格沃·埃布森教授代表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院致辭。埃布森教授認為,德國規制法產生于民營化。在規制法方面,德國學者重點考慮如何通過行政合同等手段從行政法角度對市場進行調控,并創造正常的市場發展機制。今天的研討會為加強中德法學界在規制法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研討會可以通過具體領域的合作探討,形成體系化的延伸,最終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對與會者表示歡迎。韓大元教授在致辭時指出,此次研討會是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院多年交流的基礎上召開的,旨在通過充分的學術交流推動法治發展,在中國法治發展乃至全球范圍內傳遞學者的智慧。韓大元教授指出,我們有責任將法治思考、法治經驗同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各國進行交流,擴大交流范圍,同世界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
開幕式結束后,與會者合影留念。
第一單元的研討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湛中樂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劉莘教授主持,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院院長格奧爾格·荷爾摩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建順教授作主題報告。
在題為《規制法:壟斷型產業(電信、能源和鐵路)在結束國家壟斷后如何保障競爭和普遍服務》的報告中,荷爾摩斯教授首先介紹了德國聯邦鐵路、郵政、電力民營化改革的歷程,并指出規制的中心任務在于如何保障穩定長期提供路網服務、如何促進路網企業競爭。在分析德國具體領域規制法經驗后,荷爾摩斯教授總結了何為規制:規制法首要是在專門領域為企業良性競爭創造條件,并保障對公民的普遍服務。
楊建順教授作了《論政府規制的合理化——以中國行政許可法制建設為素材》的主題報告。楊建順教授認為,政府規制表現為諸多路徑和形式,行政許可是政府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楊建順教授從行政許可設定權,行政許可的范圍、標準和程序問題,參與行政與行政許可的合理化,平等原則、先申請主義與通知利害關系人的原則,均衡、比例、適度和責任的原則,行政許可的效率與時限原則,行政許可與收費的不正常關聯問題,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與誠實信義原則,規范和約束權力、保障法制統一,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實行民主制約、改善工作方法等十個方面,介紹了他關于以法治思維推進政府規制合理化的思考。
主報告結束后,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劉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院王萬華教授、南開大學法學院宋華琳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紅副教授圍繞規制的概念、規制產生的條件、規制中政府的責任、中國規制法的發展等方面對主報告進行了與談。與會學者就本單元的報告和與談展開了熱烈討論。
第二單元的研討由北京大學副院長沈巋教授、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楊偉東教授主持,英格沃·埃布森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馬懷德教授、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赫穆·科爾教授作主題報告。
英格沃·埃布森教授主題報告題為《規制:在競爭中保障實現公共福祉的目標——以德國社會醫療保險為例》。埃布森教授認為,在廣義的規制中,競爭通常是需要促進的因素,需要對競爭進行調控以保障公共福祉目標的實現,規制中需要結合國家干預、行為激勵以及自我調控體系。埃布森教授介紹了德國社會醫療保險改革的情況,詳細論述了德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結構、社會醫療保險中的團結原則,共同自治原則,描述了醫療保險公司和服務提供者關系的基本模式,在團結的競爭秩序中的競爭關系,并從規制的角度對前述改革進行了分析。
馬懷德教授報告以《基于公共利益保護的公用事業規制研究》為題,通過實例和數據引出公用事業改革和規制過程中公共利益被忽視的問題,從公共利益理論的批判與反思、公共利益的憲政維度、公共利益與公用事業的所有制形式、公共利益與公用事業中的國家責任四個方面對公共利益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辨析。在此基礎上,馬懷德教授認為,從憲政的高度、經由民主程序來確定公共利益,并通過獨立、民主、可問責的規制組織,價格規制、普遍服務、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等來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維護公用事業中的公共利益就是一個可得的目標。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院赫穆·科爾教授以《德國聯邦的廣播電視規制》為題,介紹了他對德國廣播電視規制這個“像謎一樣的問題”的思考,重點探討了廣播電視的憲法基礎和廣播電視法。科爾教授認為,基本法規定的廣播電視自由是一種服務性自由,其首先服務于客觀秩序的形成,立法者必須在法律上必須確保多樣性的目標盡可能的實現。科爾教授具體介紹了德國保障廣播電視機構獨立性、自主性、多樣性的機制,并就全球化、網絡時代如何為廣義的廣播電視法建立規范談了自己的看法。
隨后,中國政法大學張卿副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高秦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李洪雷副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王青斌副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法律系蔡樂渭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畢洪海助理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旭副教授圍繞公用企業改革、廣播電視規制等話題對主報告作了與談。與會學者隨后對本單元的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第二單元學術研討結束后,喻文光助理教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作閉幕致辭。喻文光助理教授首先對與會者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謝,其次談了與會感想,認為規制法的研究要做到四個結合,即:本國的憲政體制和實際問題與國際經驗相結合,規范主義和功能主義的研究進路相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宏觀規制理論與具體規制手段工具研究相結合。喻文光助理教授最后希望能夠繼續加強、深化、拓展雙方合作,在行政法研究領域內開展更廣泛的合作,研究更加具體化的課題。
格奧爾格·荷爾摩斯在閉幕致辭中從三個方面總結了本次研討會的成果:首先,本次研討會奠定了一個開展學術合作的良好基礎;其次,本次研討會的議程設定科學合理,以具體問題為出發點,探討在什么情況下,規制何以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進而進入為什么規制、規制所指向的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具體化等問題的深入討論,討論深入,成果豐碩;最后,荷爾摩斯教授期待同大家相聚法蘭克福,通過更廣泛的合作、更國際化的視角,就規制問題展開深入、持久的探討。
下午六時,研討會圓滿結束。本次研討會通過對規制法這一議題的深入探討,推動了中德行政法學界對于規制法經驗的交流、智慧的共享,對于進一步加強對于規制法這一新興領域的理解、推動中德法學交流的廣泛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