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實施五周年之際,由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承辦的“中國競爭政策論壇—轉型中的競爭政策”,于2013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秘書長、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國家工商總局副總局長孫鴻志,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組長、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張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王玲出席了開幕式。
為期兩天的會議上,來自國內外的反壟斷執法官員、法官、專家學者、企業界、律師界近四百名代表圍繞“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五年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從立法、執法、司法方面總結了《反壟斷法》實施五年來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并結合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展望未來發展。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副組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教授談到,“百姓要了解《反壟斷法》,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福利,企業必須遵守《反壟斷法》,這是他們經營過程中的競爭規則,政府應該理解《反壟斷法》,這是今后的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基礎政策性的工具。”
反壟斷審查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尚明從立法模式、執法體制、立案標準和審查因素介紹了我國經營者集中審查的基本特點,并指出五年來我國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了科學高效的反壟斷執法機制,并加強了信息披露。就公告的案件來說,被禁止類案件比例很低,限制類案件比例很高,個別案件根據公平非歧視原則要求并購雙方業務分離并設立防火墻,案件涉及農業、制造業、化工、信息以及礦產資源等重要產業,并且大部分案件涉及多個司法轄區,國際合作與協調不斷增多。
會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前主席、喬治華盛頓大學William Kovacic教授指出,商務部反壟斷局需要實施快速審查、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外部咨詢、并注重事后評價。
美國查爾斯·里弗顧問公司合伙人Elizabeth Wang詳細分析了企業合并審查中競爭分析中的市場界定、市場集中度、市場進入和效率等七大關鍵問題。此外,美國佳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David I. Gelfand、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Joseph Krauss分別就商務部應轉向側重結構性救濟、縮短并購審查期、對行為性救濟提供修改機制等提出建議。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指出降低了相關市場界定的重要性的背景,和重視反競爭效果證據收集的趨勢。
認真梳理知識產權與反壟斷的關系
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任愛榮局長、楊潔處長先后介紹了工商總局在規制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方面開展的工作。她們指出,經過分析研究國外競爭機構的執法實踐和相關指南、規章,開展實地調研活動以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2013年3月已經形成了目前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關于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明確了立法目的,解釋了相關概念,確定了行使知識產權行為對競爭影響的認定因素,并規定了工商機關對經營者行使知識產權構成排除、限制競爭行為進行調查處罰的依據、原則及具體罰則等。
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庭朱理法官通過德新公司濫用支配市場地位案、東進公司訴英特爾公司案、華為訴IDG案這三個典型的案例探討了知識產權和反壟斷的關系。他指出,濫用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壟斷行為之間是一個交叉關系,對于處理知識產權反壟斷案件,需要對知識產權有寬大的優待,并加強國際司法合作。
會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委員Maureen K. Ohlhausen介紹了關鍵設施理論的起源、發展,并認為對這一理論的適用需要非常謹慎。高通公司副總裁兼法律顧問Roy Hoffinger、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北美反托拉斯業務部主席Steve Harris先生和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王先林教授則分別從行業、法律實務、法律理論的角度探討了創新和競爭之間的關系及協調的路徑。
中外學者共商反壟斷研究課題
本次論壇還首創了“反壟斷國際學術交流”分會,五十余位中外專家圍繞“青年學者研究工作指南”、“國際學術合作”和“競爭法教學方法”三個主題分享了經驗。黃勇教授通過分析期刊論文發表和碩博論文的數量統計指出,中國反壟斷法研究發展至今經過了拓荒期、發展期和井噴期三個階段,對國別、制度、行業的研究是當前的熱點,反壟斷法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推進需要解決請進來與走出去、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結合、法學與經濟學的融合三大問題。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第七巡回審判庭首席法官理查德?波斯納通過視頻分享了經驗,他指出,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的法律和經濟分析變得更加復雜,行業的特點、產品和服務的本質等法律、經濟之外的因素需要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