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王漢斌法學基金”成立儀式在清華大學校部工字廳舉行。清華校友、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清華校友、原國務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珮云,清華校友、原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清華大學法學院顧問委員會主任賈春旺等出席儀式。
圖為成立儀式現場。記者 智 斐 攝
參加儀式的還有,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漢斌法學基金理事長胡康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清華校友、原司法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張福森,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春生,清華校友、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魏耀榮,全國人大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鷹等。兄弟院校代表有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原校長江平,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原校長陳光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明,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躍敏等。基金捐贈人鑫橋聯合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然女士,執行董事兼總裁施錦珊學長,王漢斌學長親屬馮玲女士和王思業先生與會。
清華大學參加會議和活動的有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副校長、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程建平,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冰和王丹,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法學院黨委書記黎宏,法學院前院長王保樹,法學院教授崔建遠、林來梵。法學院校友代表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常宇,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黃秋斌,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黃輝等也參加了儀式。
儀式由王振民院長主持。他首先介紹了成立基金的緣由、基金章程的主要內容、基金的用途和基金理事會和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小組的組成。會議通過了基金章程、理事會和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小組的組成人員。基金由胡康生同志擔任理事長,江平、賀美英(清華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原理事長)、李然、施錦珊擔任名譽理事長,程建平、劉政(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張春生、王振民擔任副理事長。學術小組由江平教授擔任組長,王振民擔任副組長。
圖為王漢斌講話。記者 智 斐 攝
王漢斌學長在講話中說,成立這個法學基金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相信一定會對我國法學教育、法律人才培養和法治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希望這個基金的獎勵和資助能夠對這些學生有所幫助,解決他們的一些實際問題。他還愉快地回憶起1995年他參與清華大學法律學系的籌備復建工作,出席當年9月8日舉行的法律學系復建大會,并發表講話。當時,他就提出清華大學有條件建設世界一流的法律學科,明確了法律學系發展的方向是成為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在會上,他再次表達了這個希望和要求,對清華大學法學院恢復以來取得的長足進步和成就表示高度肯定。
李適時主任代表法制工作委員會對基金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這是我國法學界、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對于系統、深入研究漢斌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特別是關于立法工作的思想,加快培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所必需的法治人才,意義重大。他深情回憶了王漢斌同志從1979年到1998年作為我國立法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在長達20年時間里,參與領導、主持起草了幾乎所有重大的立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國家法治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希望基金在清華大學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把漢斌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傳承好、研究好,把漢斌同志親身踐行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發揚好,大力繁榮我國法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加快培養更多高層次、高素質的法治人才。
胡康生理事長在講話中也回憶了在王漢斌同志領導下,參與國家重大立法不同尋常的經歷。他說,王漢斌法學基金獎勵五所學校優秀法科學生,資助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以及評選、獎勵優秀法學成果,非常有意義。他本人當年就是學校資助的對象,正是靠這些資助,他才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基金通過這些活動,還可以起到發現和引領優秀法律人才脫穎而出的作用,為國家法治建設發現、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理事會一定在漢斌同志的關心和指導下,與清華大學一起努力,齊心協力做好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和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也先后講話,回憶了在王漢斌同志領導下參與民法通則和刑法等法律制定的過程,高度贊揚了王漢斌同志參與領導國家立法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希望基金能夠把他的法治精神和民主法治作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基金捐贈人施錦珊先生、李然女士和馮玲女士分別致辭,希望辦好、用好這個基金,為國家法律人才的培養和法治建設事業發揮積極作用。
圖為程建平致辭。記者 智 斐 攝
程建平副校長在致辭中說,適逢清華大學建校102周年校慶日,我們隆重慶祝王漢斌法學基金的成立,他代表清華大學向王漢斌學長長期以來對母校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程建平表示,高層次法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他向各位捐贈人也表達深深的謝意。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將按照王漢斌學長的要求和意愿,認真組織獎學金的評選,激勵優秀的法學研究成果,扶助品學兼優的法律人才,把基金管好、用好,為推動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法學的繁榮和國家法治化進程做出更大的貢獻。
會上,施錦珊、馮玲、程建平、李冰共同簽署了捐贈協議,程建平向施錦珊、李然、馮玲頒發了捐贈證書。
圖為部分與會代表合影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人民政府駐京辦主任孔繁圣,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王玲等來自王漢斌同志家鄉的有關領導和人士,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和法學院的師生代表也參加了成立儀式。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教授向王漢斌學長、彭珮云學長和基金捐贈人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并陪同參觀了校史館。
圖為參觀校史館
據了解,這個基金首批捐贈有,施錦珊、李然夫婦捐贈1000萬元,馮玲女士捐贈100萬,清華大學法學院師生校友捐贈100萬。高銘暄教授當場捐贈10萬元,胡和平書記當場捐贈1萬元,共1211萬元。該基金保留本金,每年收益主要用來獎勵和資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5所高校的優秀法科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校每年10名(優秀生和貧困生各5名);基金還將評選、獎勵優秀的法學研究成果。
附:王漢斌學長簡介
王漢斌學長1925年生于福建惠安。1942年-1946年在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學習,任“民青”第一支部委員,地下黨第一支部委員。1946-1947年任北平《平明日報》社編輯,負責領導清華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校地下黨工作。1948年-1949年任北平地下黨學委委員、大學委員會書記。
1949年-1958年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大學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政治秘書,市委政策研究室組長、秘書長、副主任,市委第二辦公室主任,市委候補委員
1958年-1966年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1966年-1975年在“文革”中受沖擊,被下放勞動。1975年-1977年任北京冶金機械廠革委會副主任,后任職中科院政策研究室負責人。
1979年-1980年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1980年-1983年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憲法修改委員會副秘書長。1983年-1988年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委。
1988年4月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委。
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月任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1995年12月-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1997年1月被推舉為中國法學會名譽會長。1997年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