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上午,《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2:中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化》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舉行。本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發展研究報告報告系列的第三部。全書秉持“以事實說話”、“以數據說話”的實證研究風格,分別論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調解員等各類法律工作者的歷史沿革、法律規定、組織機構、人員及其構成、執業紀律監督、職能和經費收入等內容,全面展示了中國各類法律工作者的客觀面貌。
大會現場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春生、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長黃太云、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王利明教授、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司副司長姜晶、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長林文學、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處長杜鵬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副院長龍翼飛教授、劉明祥教授、胡錦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朱景文教授以及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工業與信息化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市仲裁委員會等法律職業者、專家學者和新聞記者1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錦光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王利明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法律發展報告》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具有廣泛影響的學術品牌,在國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大量的引用,成為外國學者了解中國法律發展和法律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窗口,對樹立我國法治的正面形象,澄清一些誤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希望繼續發揚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整體優勢,公正、客觀地評價我們國家立法、司法、執法、守法的綜合發展情況,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科學、可靠、完整的數據。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王利明致辭
中央司改辦副主任兼中央政法委研究所所長黃太云、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在致辭中對該書的出版和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且高度評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律發展系列報告以及該系列報告所采用的實證分析研究方法,希望大家更加關心我國法律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共同推動中國法律工作者職業化的建設、完善與健全,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李永強社長表示,作為報告的出版方,會努力地把《中國法律發展報告》這套圖書做成學術精品。
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長黃太云致辭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致辭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指出,本報告選擇了對中國法治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探討、以問題為導向,這也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中國法治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責任。他希望報告能夠改進法學的研究方法,更加強調實證的研究。韓大元教授介紹說該報告體現的理念主要有四點。第一,以中國為出發點,以世界的眼光看問題。第二,既關注到司法的大眾化,也考慮到司法的專業化、職業化問題,并對此作出思考。第三,客觀地探討了法律職業者的生存環境和制約法律職業者應有的職業尊嚴的體制因素。第四,兼顧中國和國際視野,在司法普遍規律和中國特色司法制度之間尋找平衡。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致辭
學術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主持。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春生首先指出:中國法律發展報告的職業化課題相當好,反映了人民大學學風好,突出了“問題意識”和充分的實證研究,切合時機。他還建議未來應關注立法工作者。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春生評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景文教授做了《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2》的主題報告。朱教授指出: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社會關系較為簡單,靠樸素的法律理念就可以解決問題;改革開放后,出現了社會關系復雜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形勢的變化要求職業化。隨后,朱景文教授介紹了職業化對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影響,并以人民調解員數量和調解糾紛數量的變化進行了具體的說明。朱教授進而分析指出:中國法律職業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體現為地方上的不平衡: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富裕地區和貧窮地區。此外,還需要注意司法腐敗問題和涉訴信訪問題。最后,朱教授得出四點結論:1. 我國法律職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2. 我國法律職業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我國糾紛解決;3. 要處理好司法獨立與司法責任、司法監督之間的關系;4. 在注重法律職業數量和專業素質發展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司法腐敗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景文教授作主題報告
在學術研討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戴玉忠教授、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司姜晶副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田禾研究員、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傅郁林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長林文學博士、《中國法律》總編董彥斌博士、工業與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爭議解決中心常務副主任兼北京調解聯盟秘書長郭玉忠、北京市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福勇博士分別結合各自的職業經歷體驗和學術研究成果,發表了精彩的評議和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戴玉忠教授評議
司法部司法考試司司長姜晶評議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田禾研究員評議
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評議
北京大學法學院傅郁林教授評議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林文學副庭長評議
《中國法律》總編董彥斌評議
北京調解聯盟秘書長郭玉忠評議
北京市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福勇評議
2007年,朱景文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推出了《中國法律發展報告——數據庫和指標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好評。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決定將“中國法律發展報告”納入中國人民大學發展研究報告報告系列,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四大報告之一。中國法律發展報告受到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重點標志性項目的資助。自2010年以來,該系列報告先后推出了《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0:中國立法60年》、《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1:走向多元化的法律實施》。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法治建設。今年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要求,把建設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打造過硬隊伍作為政法工作的奮斗目標來追求。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的工作重點也轉向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所有這一切,都對法律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些大背景下,《中國法律發展報告2012:中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化》適時而出,為中國法律工作者、法律職業的研究奠定了一個寬厚的平臺,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