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張景華)今天,“北京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揭曉,包括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主編的《中國儒學史》在內的210項成果獲得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北京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經過系統初評、學科評選小組評選、評獎委員會審定、向社會公示等程序,共有210項優秀成果獲獎,其中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的《中國儒學史》、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石仲泉教授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中國政法大學陳光中教授的《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獲特等獎;北京師范大學楊耕教授的《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現代闡釋》等45項成果獲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馬俊峰教授的《價值論的視野》等162項成果獲二特獎。獲獎成果具有幾大特點,重大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的成果豐碩;聚焦時代發展、關注社會現實的成果質高量多;理論聯系實際、服務首都科學發展的對策研究價值顯著。
據介紹,本屆受理的參評成果是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間,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表的研究成果,或在此期間向實際工作部門提交的研究咨詢報告。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兩年評選擇一次,已成為首都社科界具有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的品牌獎項,其鮮明導向和激勵功能,有力地推動了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法學類獲獎名單
|
||||||
獎勵等級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申報單位 |
申報者 |
出版/發表/結項單位 |
出版/發表/結項時間 |
特等獎 |
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
著作 |
中國政法大學 |
陳光中 |
經濟科學出版社 |
2010年2月 |
一等獎 |
公法變遷與合法性 |
著作 |
北京大學 |
沈巋 |
法律出版社 |
2010年1月 |
一等獎 |
現代刑法問題新思考(一、二、三、四卷) |
著作 |
北京師范大學 |
趙秉志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0年1月 |
一等獎 |
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理論與實踐 |
著作 |
中國政法大學 |
凌巖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2010年7月 |
二等獎 |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益 |
論文 |
北京大學 |
葛云松 |
中國法學 |
2010年6月第3期 |
二等獎 |
中國刑事司法鑒定制度實證調研報告 |
論文 |
北京大學 |
汪建成 |
中外法學 |
2010年第2期 |
二等獎 |
北京市中小企業地方立法研究:《北京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立項論證報告及《條例》草案 |
調研報告 |
北京聯合大學 |
陶秋燕 |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2010年12月 |
二等獎 |
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司法調控研究 |
著作 |
北京師范大學 |
郭殊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0年3月 |
二等獎 |
版權客體論 |
著作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盧海君 |
知識產權出版社 |
2011年1月 |
二等獎 |
金融創新的稅法規制 |
著作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
湯潔茵 |
法律出版社 |
2010年6月 |
二等獎 |
犯罪構成理論:比較研究與路徑選擇 |
著作 |
中國人民大學 |
付立慶 |
法律出版社 |
2010年11月 |
二等獎 |
柔性行政方式法治化研究——從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視角 |
著作 |
中國人民大學 |
莫于川 |
廈門大學出版社 |
2011年4月 |
二等獎 |
刑事訴訟法哲理思維 |
著作 |
中國政法大學 |
樊崇義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2010年7月 |
二等獎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研究 |
著作 |
中國政法大學 |
高健軍 |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2010年12月 |
二等獎 |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
著作 |
中國政法大學 |
柳經緯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010年9月 |
二等獎 |
論刑事證據排除 |
著作 |
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 |
葛 玲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2011年3月 |
二等獎 |
檢察制度比較研究 |
著作 |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
甄 貞 |
法律出版社 |
2010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