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摘編)
2013年1月25日下午《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新書首發儀式在法律出版社屋頂花園隆重舉行。
首發式由中國政法大學趙旭東教授主持。江平教授、黃閩社長、呂山副總編輯、中國政法大學管曉鋒教授、劉智慧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保樹先生、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施天濤先生、最高法院民三庭庭長孔祥俊先生、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程合紅先生、《律師文摘》主編孫國棟先生、中國律觀察網主編趙國君先生、《民主與法制》計偉民先生、《法制日報》郭恒忠先生等嘉賓出席儀式并致辭。此外,當天受邀到場的媒體有:新華通訊社 、《人民日報》、人民網、共識網 、《新京報》 、《經濟觀察報》、《財經》雜志、《21世紀經濟報道》、《法治周末》、 《律師文摘》、《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競報》、搜狐讀書、 鳳凰讀書、網易讀書、《新世紀周刊》、《中國新聞周刊》、《瞭望東方》、《看天下》、《新華書目報》等二十多家媒體。江平老師和陳夏紅先生回答了在場媒體的熱情提問,會后江平老師還接受了搜狐讀書和新京報的獨家專訪。
我社在兩年前出版了江平老師的口述自傳《沉浮與枯榮》,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轟動,獲得了包括文津獎在內的十余項獎項的巨大榮譽,并成為當年全國最暢銷的書籍之一。本次又迎來了江平老師自傳的姊妹篇《出沒風波里》的出版和發行。期待這一次江平老師評傳的出版,會又一次引起法學界的轟動和引發新一輪的江平熱。
時間:2013年1月25日下午
地點:法律出版社屋頂花園
主持人(趙旭東教授):尊敬的江平教授、黃閩社長,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首發儀式現在開始。今天的活動是由法律出版社主辦。2010年9月18日,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了江老師的口述自傳《沉浮與枯榮》發布會,當時這本書的出版,引起學界和社會的轟動,這本書獲得了巨大榮譽。我看到在《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的后面,具體介紹了所獲的獎項和媒體推薦情況,當時獲得獎項就有十幾項之多,成為當時全國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今天我們又迎來江平老師的自傳的姊妹篇,就是《出沒風波里》的出版和發行。談起江老師傳記的編寫和出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策劃和安排過程。
江老師是法學界最著名的法學家,公認的法學泰斗。他也是跨越法律領域的公眾人物。江老師一生經歷坎坷,應該說他的一生是輝煌、傳奇的一生,他這樣的經歷是文學創作最好的素材。幾年之前,江老師很多學生、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就在思考商量,如何充分利用江老師寶貴的人生財富,來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
我記得最早的一次提起這個話題,就是在《法制日報》的主任編輯郭恒忠先生。在江老師70大壽活動結束之后,我們就談起這個話題。但是后來江老師認為,在70歲的時候要寫個人傳記還為時過早,很多問題可能還很難蓋棺論定,所以說再等等吧。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到了80大壽的時候,尤其后來江老師突然一次生病,使得我們感到這個問題的緊迫性,我們應該趁江老師身體非常健康的時候,來收集他人生寶貴的資料,來為這本書的編寫進行準備。所以這個時候這本書的編寫擺上了日程。
最初,我們只是想編寫一本江老師的自傳,同時江老師自己本人已經寫了一部分的文稿,對他自己的學術經歷和一些學術觀點做了初步整理。后來我想,通過安排助手來協助江老師,由江老師口述,整理成一本個人自傳。但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覺得有點遺憾,僅僅編寫和出版江老師的口述自傳,好像還不能滿足很多的學生、很多同事及社會公眾的需求。大家不僅想要了解江老師的歷史和他的豐富生動的經歷,同時大家也想分享各位江老師身邊的人和江老師進行共事的人對他的感受、認識和評價。因此,僅僅一部自傳的傳記遠遠不夠,因為江老師為人十分謙和,虛懷若谷,讓他客觀地評價自己,那是太為難他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評價到位的,我們需要一個更客觀的,具有高度也具有深度的公眾評價,這就是江老師的評傳《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策劃和安排的原始動機。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在作者陳夏紅先生勤奮艱苦的創作勞動下,在法律出版社大力的支持之下,當然也是我們尊敬的江平教授全力的支持和配合之下,這本受到很多人關注、期待的江平評傳終于問世,今天在這里舉行《出沒風波里》的首發式。
下面讓我簡單介紹一下出席會議的各位來賓。
法律出版社黃閩社長、呂山副總編輯
中國政法大學管曉鋒、劉智慧教授
中國法學會商法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保樹先生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施天濤先生
最高法院民三庭庭長孔祥俊先生
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程合紅先生
《律師文摘》主編孫國棟先生
中國律觀察網主編趙國君先生
《民主與法制》雜志記者計偉民先生
法制日報編輯 郭恒忠先生
兩年前江平老師的自傳已經引起了社會轟動,我們也期待這一次江老師評傳的出版,會又一次引起法學界的轟動和引發新一輪的江平熱,我們期待著。
下面有請法律出版社社長黃閩先生致辭!
黃閩社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尊敬的法律出版社的各位尊貴的作者、讀者,尊敬的本次新書發布會的主人公江平先生,尊敬的本書作者陳夏紅先生,尊敬的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法律出版社相聚,出席《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的新書發布會,我謹代表圖書出版單位法律出版社對與會的嘉賓、媒體界的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今天,當代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先生的評傳《出沒風波里》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本書系2010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新京報》年度致敬圖書《沉浮與枯榮》之姊妹篇。
這本書是一個評傳,由他寫江平教授,和自傳有所不同。有自傳,有評傳,江平先生的人生閱歷更加豐滿,更加飽滿。
剛才趙教授非常準確把這本書----評傳----這個特點作了說明,我在這里表示欽佩。作為主辦單位,也作為書的出版者,在這里代表法律出版社對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情歡迎。
江平先生是當代著名法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表現他的作品足以引起法學界、社會各界對他高度重視,特別他的豐富獨特的人生閱歷和他的崇尚法律的精神,通過江先生的各種作品,正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和啟迪廣大讀者。這本書是《沉浮與枯榮》的姊妹篇,本書能夠出版首先是感謝一批優秀的江老師的弟子精心策劃,陳夏紅先生憑借翔實的資料搜集,非常扎實的采訪,勾勒了江平先生的人生,也刻劃了江平先生的時代,這部評傳文采史實并重,政情法意兼通,可能比江平更了解江平,比歷史更接近歷史。倘若與《沉浮與枯榮》結合起來閱讀,《出沒風波里》能夠更全面的勾勒出江平和他的時代,向讀者來展示江平《出沒風波里》的人生。
無論是《沉浮與枯榮》,無論《出沒風波里》,無論時代如何動蕩,江平先生都用其生命之光,堅定的點燃希望之火,散落在所處時代的每一個角落。江平先生以他不屈的和對未來的堅信,看破名利,放下利害,這樣一種精神,是出于對國家民族的大愛,寫下了一本蕩氣回腸的生命之書。
如果從文學創作角度來看,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江平先生獨特的人生經歷,悲歡離合的人物命運是所有優秀作品最能攝人心魄的要素。《出沒風波里》不僅是一位八十長者人生道路的記錄,江先生的命運還折射出新中國法治在曲折困難中艱難前行的歷史。同時本書也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和精神史。
我們出版此書是向江平先生致敬,對他一生助推中國法治化進程、經歷坎坷卻永遠只坐在法律一邊的精神表達敬意。同時我們也向陳夏紅致謝,因為他的記錄讓我們再一次在歷史中反思。同時,我們也要對今天與會的媒體表示感謝。因為你們,這樣一本好書才能傳播給更多的讀者。
最后衷心祝愿江平先生身體健康,希望陳夏紅先生事業更加成功,期待中國的法學更加繁榮,中國的法律出版更加輝煌,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請法學界代表,著名法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商法學研究會會長王保樹先生致辭!
王保樹:尊敬的江平老師,尊敬的黃閩社長,尊敬的陳夏紅先生,今天非常高興參加《出沒風波里》首發儀式,在之前我已經讀過江老師的傳記第一本,應該說受到很大的教誨。我個人覺得,要從江老師這樣的泰斗學習,這是法學學生學習的最好機會。
第二,他雖然不是在課堂上,但是在其他地方聽他的學術演講,領略他的學術思想,這樣的機會對每個人應該是平等的。
第三,我個人覺得對于著名的法學家、學術上的泰斗,讀他自己的傳記,也在了解他人生,了解他的學術,了解他的為人,了解他對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對我們也深受啟發,我想這個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江老師從蘇聯學習回來以后,沒有離開過法學教育戰線,但是我個人覺得江老師在社會上的影響,他對于中國做出的貢獻,遠遠超出了法學學科的本身。江老師在推動法學教育,推動我們整個法學的發展和繁榮,特別是推動中國實行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應該是寫多少文字都很難說清楚的。所以這份傳記的出版意義就在于,站在一個時代里面,來描述江老師他的生活、學習和學術研究,我相信第二本傳記的出版一定會像第一本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一樣,會轟動整個社會,會是很多學者包括青年人受到深深教育。這本書的出版是非常有意義的。
借此機會,我對這本書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也祝在春節之前,給江老師拜一個早年,祝江老師健康長壽,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祝作者陳夏紅先生寫出更多的像《出沒風波里》這樣的好書,也祝法律出版社在繁榮中國法學的基礎上做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各位!
主持人:江平老師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可以說是最令人感嘆的一種歷史,但同時為這段歷史而進行創作,也是最難得的機會,我們非常羨慕的看到,陳夏紅先生獲得了這樣的機遇。兩年前的《沉浮與枯榮》,陳夏紅因為協助江老師來整理,這本書的成功使他初具勝利,今天的《出沒風波里》,也許使陳夏紅聲名大振,以后陳夏紅先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傳記作者或者是作家。下面有請陳夏紅先生致辭!
陳夏紅:尊敬的江平老師,黃閩社長,各位老師,各位媒體的新老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大家來出席這個首發式,見證《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的誕生。
在這樣的時刻,作為作者,事實上不需要說太多。書擺在這里了,好與不好,評價乃至作出結論的權力在讀者那一邊。我覺得作者正如廚師做飯,菜端上來,廚師可以說功未成,但身可退。唯一需要勞煩在座的,就請用您的生花妙筆告訴讀者:這本書出版了。
首先我想表達我內心的感激。這本書能夠以今天這樣相對完美的方式面世,與許許多多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為江平先生作傳是我許久以來的愿望,可能也是很多其他朋友的愿望,很榮幸我在兩三年前被選中,今天夢想成真。
我之所以得到這樣的機會,不是因為我自己有多聰明,而是因為江平先生和他的時代實有太多的故事,而我在江平先生、趙旭東教授,還有各位采訪對象的支持下,把這些故事用書本的形式告訴讀者。此外法律出版社各位領導、孫東育、鄭導,營銷編輯張心萌等,還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幕后功臣,都做了很多工作。另外,家人的支持也是我完成這項事業的重要保障,寫這本書時李海艷女士還是我的女友,現在她已經成為我的愛人,未來將成為我孩子的媽媽。當然,最該感謝的許許多多受訪者,甚至如蔡定劍先生,他已經無法看到這本書的出版。鑒于這些人的貢獻對這本書的重要性,我鄭重地將致謝名單放在了書的第一部分,盡管這不太符合中國的出版習慣。
大家可能也想知道這本《出沒風波里》與《沉浮與枯榮》的區別究竟在哪里。在我看來,這兩本書有著巨大的差別。《沉浮與枯榮》主要基于我對江平先生數十次的專訪,然后由我參考其他文獻整理成文,最后由江平先生審訂。而《出沒風波里》則主要是基于對近百位知情者的采訪,他們中,既有江平老師的家人,也有中學同學、留蘇同學,當然更多是江平歷年的同事和學生。凡是在《沉浮與枯榮》中使用過的材料,不到萬不得已,《出沒風波里》基本不再引用。我想這既是對我的挑戰,也是對讀者最大限度的尊重。
江平先生的一生,沉浮枯榮,出沒風波,既是個人命運的沉浮,也是法治中國進程的縮影。這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浪花一朵。他是轉型中國法治的星斗,他是紅色中國的法治的見證人。我希望這本書,比江平先生更了解江平先生,比歷史真相更接近歷史真相,成為您了解這個時代的一扇窗口。
先說到這里,我樂于回答大家的任何問題。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夏紅先生。作為一個名人,要有一本名人的傳記,這已經是人生的難得榮譽,而一個名人能有人寫兩本傳記,這恐怕不僅在法學界,在整個中國當代社會也是少有人可以享有的殊榮。而我們尊敬的江平教授,他得到了這樣的無上榮譽。這樣一個人物傳記寫作,其實不僅僅需要他高尚的人格,他高尚的學問,其實還需要他豐富的傳奇的人生經歷,這是人物傳記不可缺少的素材。從這一點來說,江平老師也是一個幸運者。江平老師豐富的經歷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因此我想江平老師他此生注定是當代的偉人,而且我們也預計他也將成為歷史的名人。接下來有請江平老師,本書主人公致辭!
江平:非常感謝法律出版社出的這本書,可以說這是我的自傳《沉浮與枯榮》的姊妹篇,一個是我寫我自己,一個是別人評論我自己。嚴格說來,前兩天我就看到這本書評論了,就是現在《法制周末》的"別致的婚禮",我們出版之前已經有評論了。對于我的這本口述自傳《沉浮與枯榮》,說實在的,我也沒有想到能夠發行這么多冊,據我所知大概是十萬多冊了,應該說十萬多冊在一個法學界里面應該是很大的光榮吧。
我想這本書應該首先感謝夏紅,我覺得夏紅有幾個優點:第一,他一直對于法學人物感興趣。據我所知他曾經對其他人材料都做了很多搜集,比如楊兆龍和錢端升。第二,他有一個韌性,這個韌性就是一個真正客觀的去搜集資料。我想這本書里面他訪問的可能也有70、80個人了,這個搜集資料對于寫一個傳記當然是很重要的,我想夏紅有這么一個品質,應該說可以開啟我們國家對于法學界的歷史人物的研究重要開端。
我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呢?因為前幾年我擔任了一件工作,這個工作當初是錢偉長教授向中央寫的一封信,說20世紀已經過去了,20世紀的學術上的人物在歷史上還是一個空白,所以他向中央建議,能夠就20世紀在各個領域里面,中國的學術人物能夠有一個記載。中央接納了他的建議,所以就委托科學出版社來編一套20世紀中國的學術人的情況,包括他的學術觀點和經歷。
當時主要是針對自然科學多一點,因為我們華人的科學家應該說也有很多成就,也有一些人在世界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包括地質、天文等等,但是后來他們覺得光編自然科學有點不合理,所以就希望能夠就人文科學也做一些,那么人文科學當然就有困難了,一個是面比較廣,到底選哪些可能也有一些問題。最后他們覺得,在人文科學方面至少有經濟卷可以肯定,法學卷可以肯定,教育卷可以肯定,歷史卷可以肯定,所以在人文科學方面大概搞了六個部門。
后來他們就選擇主編,幾次找我來,希望我來擔任主編。我開始想已經這么大歲數了,我來搞也不太合適,我也怕擔任不起這個職務,后來在他們的堅持下,我也了解到經濟學界,就是厲以寧和吳敬璉作為主編,而且他們也已經完成了人選的工作,所以我就答應了。答應了之后,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最難的是一個確定人選,誰能夠作為20世紀中國法學界的學術人物,所以我就組成了一個編委會,這個編委會成員是我們國家現在法學學科各個主要部門的學科會長。最后我們幾次篩選,經過各個分科的主編表決,推選出了150多位可以稱之為20世紀的法學學術家,學術人物。其中從沈家本開始,作為民國時期的第一個,一直到現在在臺灣的。我們包括了民國時期,包括了新中國時期,也包括了臺灣的一些著名的學者。我想確定了這150多位,現在已經開始在寫,因為按照我們的計劃,在今年的夏天之前,每一個傳主寫的稿子要能夠拿出來,希望明年能夠出版。
我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呢?因為這就是,至少這是我們現在比較公認的,在20世紀對于法學做出了貢獻的杰出人物,而且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至少我們法學可以跟經濟學一樣,同樣作為一個很著名的學科。過去相當長時間,我們法學的人物并沒有被社會承認,或者被歷史承認,或者沒有被領導人所承認。現在應該說領導人越來越重視,我們的社會也越來越重視,法學在我們社會中管理,社會的秩序,社會的目標,它所起的重要作用。我想法學如果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能夠和經濟學一樣,對社會的管理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應該說我們法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得到了領導人的認可。
很多人很值得去挖掘,沈家本現在有人寫了,楊兆龍呢?楊兆龍的經歷是很坎坷的,他的經歷也可以說是中國20世紀的縮影,我們過去對于舊法人員都是批判的態度,一概否定,現在我們重新審視。這個過去也很少挖掘,我們過去一談到了舊法,民國時期,似乎都是一個消極的作用,其實法律并不見得都是消極作用。把人類可以扮演的角色,他能夠起的作用,積極作用一般比消極作用大得多,在任何一個時代,他們還是尋找這個法律在努力前進,過去我們批判舊法,似乎在舊社會里面,凡是搞法律的人都是灰蒙蒙的,都是灰溜溜的,這個不符合實際。
所以,我在這兒也是希望我們年輕的一代,包括從陳夏紅你們這一代,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再去深入挖掘。像陳夏紅這樣,如果你能夠真正把一個人,錢端升的材料搞全了,寫出一本書,楊兆龍的資料找全了,寫出一本書來,這都是對中國法學的貢獻。對于中國法學不光向前看的問題,也有向后挖掘的問題。那里面有很多是過去沒有挖掘的東西。如果能夠把過去一些沒有發掘出來的東西發掘出來,這就是對歷史很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
在本次新書首發儀式上,應邀出席儀式的中國法律觀察網趙國君先生、《民主與法制》計偉平先生對江先生的學問、為人以及江先生的風范、與江先生的師生之情也發表了精彩熱情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