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清華法學院舉辦學術論文轉載經驗交流會
發布日期:2012-11-08  來源:清華法學院  作者:佚名

2012年11月1日,清華大學法學院、《清華法學》編輯部在明理樓四層會議室召開了“京內數家學術轉載名刊經驗交流——新時期法學期刊的學術標準與學術傳播”研討會。《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等雜志社的主任、副主編、責任編輯以及法學院的部分中青年教師出席了會議。研討會由《清華法學》主編林來梵教授主持。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首先致辭,他在致辭中介紹了《清華法學》雜志的創辦歷程,比較了《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 )、《芝加哥大學法律評論》(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等一些世界學術名刊的辦刊理念和審稿機制,指明了《清華法學》應以關注中國法治建設、法學研究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應從選題的重要程度、學術貢獻、學術創新等方面綜合考量和甄選稿件;嚴格評審、精益求精,力爭將《清華法學》辦成能與國際學術界對話的一流名刊。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申衛星教授在致辭指出,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嚴肅的學術論文受到較大影響,閱讀量大幅降低。如此,讀者就對學術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如何能在提供精美的紙質版雜志的同時做好學術傳播工作,這是我們需要共同探討的課題。此次座談會不僅是為了《清華法學》雜志向京內數家學術轉載名刊借鑒辦刊優長、交流辦刊經驗,而且也給大家提供一個共同探討和交流的平臺。

出席座談會的諸位來賓暢所欲言,討論氣氛熱烈而愉悅。《新華文摘》雜志編審王青林追溯了文摘類雜志的發展歷程,指出了文摘類雜志在當代的重要性。王青林編審介紹了《新華文摘》遴選稿件的學術標準,即要求稿件要有宏觀立意、能指導實踐,在論證和寫作上要符合學術規范,并傾向于重視涉及重要立法問題的選題以及貼近現實熱點問題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副主編、副編審張芝梅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的學術標準和辦刊情況。在改為單月刊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每期共轉摘法學論文約為10余篇。這些文章大多是對法學基礎理論有深入研究,或者對法學研究中的熱點難點有深入探討的。在審稿機制上,他們一貫堅持匿名評審制度,每篇文章一般都送兩位以上專家評審。張芝梅副主編稱贊《清華法學》是在辦刊理念、刊發稿件、辦刊質量、裝幀設計等方面都具有較高學術品味的優秀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政法室主任、編審張安民介紹了學術期刊的四大選稿標準,即學術創新性、論證完備性、社會價值性和選題難易程度。他認為稿件應具有學術價值,這就要求稿件在研究方法上要脫俗、在研究前提上要可靠、在論證上要嚴謹規范。與此同時,稿件應具有社會價值,這就要求稿件應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提出見解和做出貢獻。稿件還應具備一定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說,在資料整理、方法使用等方面應具備一定的難度。

張安民主任肯定了《清華法學》的辦刊定位和辦刊質量,認為《清華法學》自創刊以來,刊發了一些有創見、問題意識強、具說服力的佳作,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根據他們統計,《清華法學》的被轉載率和轉載量一直名列前茅。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志編輯劉鵬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的用稿方向為基礎理論研究;學科前沿問題;重大國情問題調研報告。法學論文要求以采用法學方法、社會科學方法為主,若使用文史哲的研究方法,說服力就不強了。劉鵬編輯還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編輯經驗,談了他在編輯文章和摘編文章時的體會和艱辛。劉鵬編輯說,《清華法學》幾乎沒有錯別字,沒有邏輯錯誤,整體上很具有書卷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編輯劉明昭從社會價值、文風、形式三方面介紹了選稿標準和關注范圍。稿件不僅應具有學術價值,還應具有社會價值。也就是說,要關注社會熱點(包括一些負面的熱點),對社會熱點可以反思、批駁。在文風上,樸素、活潑為好,應盡量讓更多的讀者讀懂。在形式上,稿件應不拘一格地具有自己的特色。劉明昭編輯說,《清華法學》的“論壇”、“外國法研究”、“讀書”、“文獻研究”等欄目頗具特色,應加大對本院學術動態的宣傳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編輯王春磊從讀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用稿的學術標準。王春磊編輯說,讀者都比較歡迎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文章,法學期刊大多定位學院派,是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的。對于爭議性強、政治性強的稿件也應多關注一些。在寫作上,讀者一般喜歡用語簡潔明快的,不喜歡晦澀的。

《清華法學》主編林來梵教授介紹了《清華法學》雜志的定位、目標和用稿方針,以及“兩化三重大”的辦刊宗旨,即:秉承純粹的學術理想,堅持高度的精品意識,致力于反映我國法學研究的學科前沿問題,在做好各方面平衡的基礎上,重視在法學內部各個學科乃至整個法學學科之中有關重大主題、或具有重大價值、又或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研究;推崇精品之作,鼓勵厚積薄發的研究;提倡研究方法與形式規范的國際化,并推重在問題意識和主題內容上有能力與國際學術界進行對話的中國化,努力推動我國法學研究形成“新主流”。他非常贊同各位嘉賓的觀點,并指出《清華法學》一直堅持相當高的學術標準,這些學術標準與大家是比較一致的,其中包括選題意義、學術價值、論證的完備性、社會貢獻這些要素的綜合。

《清華法學》副主編韓世遠教授介紹了《清華法學》的刊稿取向和學術要求,并希望能與各位嘉賓更多交流辦刊經驗,得到大家的支持。

《清華法學》編輯趙曉力副教授談了他對于現有學術評價機制的看法。他認為現有的一些對學術期刊的評價機構對學術期刊的評價不一定完全客觀、公正,如果我們學術期刊能夠建立一個自身的評價機制,做到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深度評價,公正評價,這種評價才是有效的和有意義的。

清華大學法學院程嘯副教授在發言中分享了他的學術經驗,對學術期刊的網絡化傳播提出了構想。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余凌云教授也出席了會議并作了發言。此外,法學院教授傅廷中、鄭尚元,博士后湯文平、何雋、郝少英,博士李蕊佚等也出席了會議。

最后,《清華法學》主編林來梵教授對百忙之中參加此次座談會的各位來賓致以謝忱,并表示此次座談會對學術轉載名刊發展和思路的展示,使我們頗受啟發,也為青年教師的學術成長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此次座談會對探求法學期刊學術標準,促進《清華法學》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供稿:《清華法學》編輯部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