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第七屆
“走進西政”
第8號公告
報告論文遴選結果及論壇單元設置公布
2012年11月15—21日,論壇組委會對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征文擬獲獎論文名單進行公示。在公示期間,組委會沒有收到異議意見。因此,擬獲獎的一等獎19篇、二等獎40篇、三等獎58篇、優秀獎23篇論文為最終獲獎論文。
論壇組委會經綜合考慮獲獎論文的選題價值及新穎性,作者的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地域分布和職業等因素,首先從19篇一等獎論文中確定9篇,然后從40篇二等獎論文中確定3篇,共計12篇,作為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報告論文。孟濤博士等12位獲獎論文的作者擔任論壇報告人。論壇組委會對入選論文分為“調解的一般理論和大調解”、“法院調解和人民調解”、“刑事和解、行政訴訟和解及勞動爭議調解”等三類,并將之設置為論壇的三個單元。
論壇組委會將為12位報告人提供往返機票、會議期間食宿等費用,除了由中國法學會蓋章的獲獎證書之外,還將授予演講紀念牌。目前,為12位報告人進行一對一評議的著名法學家的邀請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現將論壇單元設置及報告論文、報告人的具體名單公布如下:
第一單元:調解的一般理論和大調解
調解理論基礎研究:西方模式與中國特色
孟 濤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博士后
尋求自負其責的雙贏正義:“調解”的德國觀念及其啟示
雷 磊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一個被遺忘的“東方經驗” ——關于道歉入法的辨析
黃 忠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社會結構緊張背景下“大調解”對我國法院司法的影響
劉 澍
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第二單元:法院調解和人民調解
從調執失衡到調執兼顧: 法院調解率考核機制之實證演繹與正確求解
李新亮
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法院研究室助理審判員
人民調解制度發展研究報告
周 琰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
能動司法語境下的“調解優先”及其實效研究 ——基于經驗數據的考察
艾佳慧
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
關于委托行業協會調解機制的調研報告 ——以永嘉法院甌北人民法庭的實踐為分析樣本
邱新楚
浙江省永嘉縣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兼專委
第三單元:刑事和解、行政訴訟和解及勞動爭議調解
刑事和解法律文本中“民間糾紛”的規范分析
關振海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法學博士
論賠償協議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運用
劉玉青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書記員
揭開“行政訴訟和解熱”的面紗 ——以中部某省法院和解實踐為考察對象
蔣 濤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法官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理性檢討與改革前瞻
李 雄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組委會
201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