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22日電 (記者 劉蔚如 王冰冰) 10月20日上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隆重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副校長謝維和、副校長姜勝耀出席大會。
圖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成立大會現場。研通社記者 王涵 攝
胡和平在大會上宣讀了關于成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決定和干部任免通知。為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文科的質量和水平,適應文科的發展規律,按照人文和社會科學兩個學科群建立基礎學科,經2011-2012學年度第28次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成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萬俊人出任人文學院院長。
圖為胡和平宣讀人文學院成立的決定。研通社記者 王皓冉 攝
陳吉寧在大會上致辭,代表學校對人文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陳吉寧指出,清華大學人文學科源遠流長,成就輝煌,人才輩出。他在講話中回顧了清華人文學科的發展歷程,肯定了清華文科對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人文學術,培養和造就博學中外的濟世大才和學術大家所起的積極作用,并強調了人文社科學院作為清華復建完備文科體系的母體,為清華文科的復興和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陳吉寧指出,當今中國社會經歷的深刻社會變革,為人文復興和文化繁榮提出了迫切需求并提供了重大契機,人文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加強文科建設、進行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標志著清華人文學科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圖為陳吉寧在人文學院成立大會上講話。研通社記者 王皓冉 攝
陳吉寧對人文學院今后的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人才隊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建設一支少而精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匯聚一批有影響的大師級學者,同時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以十年磨一劍的功夫,產出一流的學術成果;二是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堅持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繼承和發揚老清華文科的優秀傳統,努力為國家和社會造就未來的人文大師;三是要充分發揮綜合學科優勢。充分發揮清華大學綜合性學科布局的優勢,特別是將人文和社會科學已有多年的合作優勢繼續保持并不斷加強,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為文科發展邁上新臺階而合力奮斗。
校長陳吉寧,校黨委書記胡和平,著名學者李學勤、張豈之和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黨委書記羅鋼共同為人文學院揭牌。
圖為陳吉寧(左二)、胡和平(右二)、李學勤(左三)、張豈之(右三)、萬俊人(右一)、羅鋼(左一)共同為人文學院成立揭牌。
研通社記者 王皓冉 攝
萬俊人代表全院師生表示,人文學院師生將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秉持“融貫古今、匯通中西、兼通文理、綜合創新”的優秀學術傳統,開拓進取,固本開新,全面高效開展學科建設,努力續寫清華人文日新的新篇章。
圖為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在大會上致辭。研通社記者 王皓冉 攝
大會上,美國斯坦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大學教授”約翰·范本特姆,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甘陽代表來賓分別致辭,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李學勤先生,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原西北大學校長、1950級清華校友張豈之先生分別代表清華教師和清華校友發言,清華大學中文系2009級本科生夏虞南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圖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范本特姆致辭。研通社記者 王涵 攝
美國斯坦福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澳門人文科學學會、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遼寧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院校相關院系所發來了賀信賀電。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清華大學有關部處和院系負責人以及人文學院、社科學院師生代表共900余人參加了大會。大會由羅鋼主持。
據悉,新成立的人文學院包括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外文系、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心,有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國學研究院、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中俄戰略合作研究所、語言學研究中心、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研究中心、孔子學院北京分院等20余個高等學術研究機構,以及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人文學院還負責主辦《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目前,學院設有6個博士授權點的一級學科,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本科專業,4個博士后流動站,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學院現有教職工180余人,在站博士后20余人。目前在讀本科生1100多人、碩士生200多人、博士生200多人,還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1000余人。
編輯:欣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