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溫家寶
編者按:2012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清華,在清華大學大禮堂發表演講。溫總理在演講中對百年清華辦學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肯定,關于國家未來發展溫總理多次提到法治建設的重要性。這里把溫總理演講中關于民主法治的論述摘錄出來,供師生學習。
老師們,同學們:
······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了生產力仍不發達外,還存在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上層建筑的許多方面與經濟基礎不適應的問題。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又出現一些如收入差距擴大、司法不公、貪污腐敗和環境污染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新問題。要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不但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且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自由平等。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自由平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其內涵、形式、途徑都不盡相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為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一定基礎。必須繼續前進,而不能倒退。這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也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是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功的根本保障。要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是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任何政府如果不加以監督,任何權力如果不加以制約,都會蛻變和腐化,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我們之所以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就是要把黨內民主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建立有效制約權力、并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的制度。人民是國家一切權力的源泉,領導者應該恭敬人民,相信人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依靠人民。
我們黨從革命到執政,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以及所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職能和領導方法就要相應地轉變,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堅持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憲法和法律是神圣的、至高無上的,具有任何人必須嚴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是執政和治國的基石。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堅持司法獨立和公正,是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價值。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為大眾所分享,那么它在道義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勢必威脅社會穩定。必須毫不動搖地改善民生,改革分配制度,縮小貧富差距,使廣大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還要看到,我們追求的目標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的進步。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保障每個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發展權利,讓每個人生活得有樂趣、有尊嚴、有安全感。面對社會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只要我們堅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并通過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明顯成效,大家對國家的未來就會充滿信心。我希望,在我們的社會,有對人心、人道和人本身的尊重,每個人都有其尊嚴、選擇和發展機會,確保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提倡人間的同情和關愛,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社會的每個角落,讓人間永遠充滿青春、奮斗和自由的氣息。這是公平正義的真正內涵之所在。
自由平等是對每個人人格和權利的尊重。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在尊嚴和權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享有與生俱來的不可剝奪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權利。自由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進行創造的基礎和源泉。自由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言論、信仰等基本權利的實現。人類的進步就是在各種不同的思想的爭鳴中萌發的。中國要有一個真正光明的未來,必須發揮全體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特別要鼓勵人民的創造精神,提倡獨立思想和批判思維。社會活力和凝聚力來自社會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來自社會文化的“個性化”,來自崇尚理性、尊重科學的精神,來自國民教育的普及。要創造更加平等寬松的政治環境和更加自由的學術氛圍,讓人民追求真理、探索自然的奧秘、社會的法則和人生的真諦。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并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逐步推進,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民主道路。我們相信,只要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懈地奮斗,一個繁榮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一定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
清華大學建立以來,為共和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專家學者,他們以淵博的學識、聰慧的才智和嚴謹理性的氣質,詮釋著一代大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箴言,上續民族惠民,下行“內圣外王”之道,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不計名利,憂道不憂貧,始終保持高尚的境界和愛國的熱忱,在艱苦的環境中洗凈鉛華,彰顯本色,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要培養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須汲取傳統文化的精神營養,倡導心存敬畏、行已知恥、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觀,對社會要有奉獻精神,對他人要有責任感,對弱者要有同情心,養成情操高尚的人格。這不僅是對社會的責任,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與莊嚴。我相信,新一代清華人一定會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大力弘揚清華精神,努力學習,勤奮成才,將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譜寫清華大學更加輝煌的篇章!
附錄:溫家寶總理演講全文連接: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2/20120914183200403881703/20120914183200403881703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