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至24日,“社會轉型與法學發展”暨紀念馬克昌教授逝世一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召開。這是一場盛大的國際學術研討盛會,來自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刑法與國際刑法研究所、馬爾堡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大阪商業大學、立命館大學、京都大學、帝京大學、姫路獨協大學,日本成文堂株式會社、日本駐華使館,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臺灣地區“司法院”、高雄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銘傳大學、東吳大學、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外等國內知名高校與科研機構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各省市司法機關共計兩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自6月23日開始,為期一天半,包括馬克昌教授追思和專題學術研討兩大部分。
6月23日上午進行的“馬克昌教授學術思想與學術人生追思會”,由武漢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莫洪憲教授主持,百余名專家學者共濟一堂,表達對馬克昌教授的深切懷念和崇敬之情。武漢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侯振發介紹與會來賓后,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駱郁廷教授代表學校致辭。此后,與會的來賓從四個不同的側面解讀了馬克昌教授的學術思想和學術人生。第一個側面的主題是“新中國刑法學國際交流的開拓者——境外學人追思馬先生”,早稻田大學前校長、武漢大學名譽教授西原春夫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和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阿爾布萊希特教授、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院長金日秀教授、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張麗卿教授以及國立高雄大學陳子平教授分別發言,對馬先生在國際刑法學研究的交流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第二個側面的主題是“刑法學界的大師——國內學人追思馬先生”,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教授和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對馬克昌教授的學術人生做了回顧,使得大家深切感受到馬先生作為一代法學大師的風采。第三個側面的主題是“中國法治事業的杰出貢獻者——法律實務工作者追思馬先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張泗漢教授、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公安局局長柯良棟、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田立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崔正軍、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張正新、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孫應征、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孫光駿、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杜平、湖北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胡興儒、馬克昌法學基金會理事長劉少雄分別講話,對馬克昌教授為推進司法事業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贊揚。第四個側面的主題是“法學教育工作者的楷!逃ぷ髡咦匪捡R先生”,教育部高教一司原副司長、武漢大學原副校長李進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齊文遠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令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明祥教授分別對馬克昌教授在法學教育領域所做出的卓越成績進行了追思,對馬先生所培育出來的優秀法學人才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與會代表們的發言情真意切,令所有在場的無不為之動容。研討會正值端午假期之間,柯良棟局長的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令諸位來賓潸然淚下。之后,馬先生之子馬霄漢處長發表了答謝詞,并宣布將馬先生及夫人逝世期間,家屬收到的社會各界禮金,全部捐獻給馬克昌法學基金會,用于支持基金會的發展,指出“只有這樣,才算真正理解了我父親對法治事業的一片深情!弊詈,會場播放了概括馬克昌教授學術人生的視頻,短短六分鐘的視頻,引發了人們對馬先生的無限緬懷。與會嘉賓通過追思,深入地了解了馬克昌教授的一生,全面地認識了他在學術交流、法學研究、法治建設、法學教育等各個領域的貢獻,也更將激勵后人前行!
6月23日下午,本次活動進入學術研討部分,該部分也分為四個單元。6月23日進行了前兩個單元的研討。第一單元的研討題為“社會發展與刑事法治理論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有組織犯罪的發展及其應對”。該單元由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教授和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武漢大學名譽教授西原春夫先生共同主持。針對該主題,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教授高橋則夫,韓國形勢政策研究院院長金日秀教授和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財經法律學系張麗卿教授分別作了專題發言。高橋則夫教授就“風險社會與犯罪論的定位”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他首先從“風險”與“危險”的區別入手,論述了風險社會中刑法的變化,指明了處罰的早期化、處罰的嚴厲化、處罰的擴大化是風險社會中刑法變化的特征。對刑法保護的早期化,高橋則夫介紹了肯定立場、否定立場與中間立場等不同的觀點。高橋教授又系統闡述了“法益保護的階段的構造”與“行為規范與制裁規范的結合”、“客觀的歸屬論”等刑法理論問題,最后得出結論,“刑法,是法益的從屬性的保護法,不能忘記刑法的謙抑性和片斷性,必須慎重討論應在何處尋求刑法的法益保護機能與自由保障機能的平衡點!苯鹑招憬淌谝浴稗D變中的刑法面臨的挑戰”為題,開篇就指出我們所生活的現代社會因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而經歷著廣泛的結構性變化,緊接著引出了轉型期社會變動的特性及新的挑戰,指明了傳統法思考的侵蝕是當前的基本問題,在報告的最后又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張麗卿教授以觀護人的深度訪談為核心,詳細論述了我國臺灣地區電子監控的實務運作,向我們全面展示了臺灣地區有關電子監控的法律依據與運作現況。三位發言人精彩的報告之后,由國立高雄大學的陳子平教授和德國馬爾堡大學的弗洛伊德教授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他們就發言人的報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指出,在社會轉型時期,面對新的社會問題,法學理論應該面向現實,跳出既有的框架,大膽探索;同時又不得否定既有的成果,失于冒進。第二單元研討主題是“有組織犯罪的發展及其應對”,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國家法官學院的張泗漢教授和長沙理工大學特聘教授馬長生主持。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和國際刑法研究所主任、弗萊堡大學名譽教授阿爾布萊希特,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法學院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香港大學名譽法學教授Grenville Cross分別圍繞有組織犯罪的發展趨勢及其應對作了報告。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黎宏教授和山西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天虹作了精辟的點評,點評人認為,有組織犯罪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在立法、司法等各個層面展開研究,探討應對有組織犯罪的出路;為了應對有組織犯罪,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國際協作與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次研討會,就是理論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24日上午,學術研討進入第三、第四單元,分別圍繞“資本市場發展與金融證券犯罪的規制”和“社會轉型中法學發展的其他問題”這兩個主題展開。
研討會的第三單元由立命館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淺田和茂主持,大阪商業大學經濟學科教授齊藤豐治、立命館大學教授松宮孝明、銘傳大學專任教授和我國公安部經偵局第二直屬總隊王崇青處長就“資本市場發展與金融證券犯罪的規制”分別作了報告。齊藤豐治教授以證券犯罪為中心,論述了市場競爭的激化和經濟犯罪的規制,該報告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與日本資本主義的構造性變化相聯系,對證券犯罪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考察;松宮孝明教授“企業再生與妨害強制執行罪”的報告,從日本有關妨害執行罪的最新立法修正出發,指明了妨害執行罪的問題以及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涂春金教授“操縱市場行為之刑事責任研究”對操縱市場行為的形態與構成要件進行了評析,并以實務中的案例向我們生動了展示了操縱市場的行為如何定性的問題;王崇青處長則結合我國證券立法的特點,指明了我國證券立法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學院專任教授郭土木和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法作了精彩的點評,認為在社會的轉型期,制度存在不完善之處,資本市場與金融領域的犯罪尤其突出,這是法學理論研究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法學研究應當以現實問題為導向,調整研究的重心,推進對資本市場、金融證券犯罪現象的研究。
研討會的最后一個單元由我國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陳新民教授和上海大學程璞教授主持。姫路獨協大學副教授岡部雅人以產品事故為中心,論述了企業丑聞與過失犯的成立與否的問題;帝京大學副教授增田隆則從國際刑法的角度作了“關于兒童兵征募的行為類型之考察”的報告。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教授高山佳奈子和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曉明對他們的發言作了點評,進一步指出社會轉型期法學研究所面臨的問題的復雜性;但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法學研究可以大有作為。
最后,武漢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莫洪憲教授對此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并對不辭辛勞來參加研討會的海內外的專家學者表達了由衷的感謝,研討會至此圓滿結束。此次研討會促進了不同國家刑法學研究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國內外刑法學者之間的友誼,對解決在社會轉型時期刑法學研究的改革和發展也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在馬克昌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際,本次研討會也是對馬先生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