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雙百”法學專家宣講觀摩交流活動在京舉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張軍,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姜偉,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范忠信9位法學專家進行了演講。活動旨在提高今年“雙百”活動宣講報告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互相交流宣講內容和學術成果,觀摩借鑒宣講經驗,規范“雙百”活動講課內容。這是“雙百”活動開展6年來,首次組織這樣的觀摩交流。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由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胡忠主持。
陳冀平指出,“雙百”活動為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促進作用,每年確定的一些重大宣講課題,不僅很好地引領了法學理論研究,而且通過宣講很好地促進了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使其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彰顯。可以說,“雙百”活動日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宣傳隊、播種機,越來越得到各級領導干部的關注、重視和支持,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和歡迎。
陳冀平指出,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深入推進實施的一年,是社會管理創新取得實效和突破的一年,是現行憲法實施30周年,還將召開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這為“雙百”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雙百”活動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責任更大。
陳冀平強調,“雙百”活動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雙百”活動不僅是宣傳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實踐、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也是一場統一思想、引領方向、凝聚力量的宣傳政治仗。要立足國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把這其中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和優越性講清楚、說明白。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牢把握法學領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通過宣講,使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法學法律工作者自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落實的執行者、促進者和捍衛者,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陳冀平強調,“雙百”活動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把這其中的重大法治問題,也就是法治建設中帶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問題突出出來,每到一地要把當地黨委和政府關注、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突出出來,使活動真正能夠成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隊。這樣,宣講活動對領導干部的吸引力就會更大,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會更好,受歡迎的程度就會更高,社會影響力就會更強,法學專家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職業責任就能很好地統一起來。
陳冀平強調,“雙百”活動要始終堅持服務法治實踐。服務法治實踐是“雙百”活動的重要使命。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傳播和宣傳為核心,增強各級干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干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促進法治政府建設;要使廣大干部群眾深入了解新形勢下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及法治保障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所要堅持的法治原則和基本要求,促進和保障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要緊緊圍繞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關注民生,著重回答、講解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營造良好的法治輿論氛圍。
陳冀平強調,“雙百”活動要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創新是“雙百”活動常講常新的不竭動力。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初步建立后的今天,如何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豐富、完善、推進這些體系,并從實踐與理論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話語體系,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繁榮發展,“雙百”活動在這其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功能作用。法學家要發揮好這些使命作用,非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要求出發不可。要走出學校,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加強調查研究,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把實踐中的廣大干部群眾的創造吸收到報告中來,這樣才能使宣講真正體現出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能夠全面地分析問題、科學地回答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
中國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副會長李清林,兼職副會長、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秘書長林中梁,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戴玉忠出席了活動。全國“雙百”活動宣講法學專家以及地方推薦專家、中國法學會機關及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媒體記者等約100人出席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