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公示名單 | |||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7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 | 陳曙光 |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
2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及其話語體系初步建構研究 | 李軍林 | 湖南工業大學 |
3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 | 劉建軍 | 中國人民大學 |
4 | 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評析 | 梁怡 | 北京聯合大學 |
5 |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研究 | 曾瑞明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6 | 馬克思哲學中的“以人為本”研究——對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讀 | 陳尚偉 | 天津師范大學 |
7 | 馬克思生態思想研究 | 陶火生 | 福州大學 |
黨史·黨建(3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傳統文化研究 | 黃延敏 | 首都師范大學 |
2 |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研究 | 黃修榮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
3 | 西方政黨發展路徑及現代性變革 | 趙宬斐 | 杭州師范大學 |
哲學(15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馬克思現代性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 | 郗戈 | 中國人民大學 |
2 | 有無“之間”——莊子道論釋讀 | 高利民 | 內蒙古財經學院 |
3 | 融合和發展——陽明心學之研究 | 何靜 | 寧波大學 |
4 | “三教合一”之心——王夫之佛道思想研究 | 肖建原 | 陜西師范大學 |
5 | 熊十力思想體系建構歷程研究 | 李祥俊 | 北京師范大學 |
6 | 中國神話的生態倫理審視 | 康瓊 | 湖南商學院 |
7 | 知識與進步 | 曹建文 | 湖南文理學院 |
8 | 康德與直觀 | 王建軍 | 南開大學 |
9 | 解讀《存在與時間》 | 王路 | 清華大學 |
10 | 科學哲學:基本范疇的歷史考察 | 安維復 | 華東師范大學 |
11 | 非線性科學與決定論自然觀變革 | 林夏水 |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 |
12 | 中國科技軟實力的發展戰略研究 | 馮留建 | 北京師范大學 |
13 | 審美現代性思想研究——以格奧爾格·西美爾為例 | 趙嵐 | 成都理工大學 |
14 | 意義、真理與邏輯學概念 | 劉葉濤 | 燕山大學 |
15 | 概稱句推理研究 | 張立英 | 中央財經大學 |
理論經濟(10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中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商品結構及其就業效應研究 | 魏浩 | 北京師范大學 |
2 | 中國近代銀行制度變遷及其績效研究 | 蘭日旭 | 中央財經大學 |
3 | 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天津近代工業發展的特點與動因(1860-1949) | 董智勇 | 天津師范大學 |
4 | 政府情報與近代日本對華經濟擴張 | 王力 | 浙江財經學院 |
5 | 多維鄰近性與產業集群創新研究 | 李琳 | 湖南大學 |
6 | 橫向并購反壟斷控制中的效率抗辯研究 | 余東華 | 山東大學 |
7 | 技術進步、國際貿易與經濟轉型 | 殷德生 | 華東師范大學 |
8 | 基于多方法融合的中國教育經濟學知識圖譜:1980—2010 | 黃維 | 長沙理工大學 |
9 | 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 | 王如淵 | 西華師范大學 |
10 | 非正規金融:根源、運行與演進 | 楊農 |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
應用經濟(5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大國競爭的金融戰略 | 陳雨露 | 中國人民大學 |
2 | 普惠金融——中國農村金融重建中的制度創新與法律框架 | 王曙光 | 北京大學 |
3 |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監管的博弈分析 | 韓忠亮 | 北京大學 |
4 | 中國環境經濟的現代理論與政策研究 | 曹洪軍 | 山東財政學院 |
5 | 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 王文軍 | 陜西師范大學 |
政治學(4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依法執政的制度化建設研究 | 石文龍 | 上海師范大學 |
2 | 中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與實踐 | 王建軍 | 四川大學 |
3 | 冷戰迷局與發展悖論——冷戰后國際“民主化”的經驗與教訓 | 張樹華 | 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 |
4 | 美國立憲的哲學基礎與制度資源 | 宋玉波 | 西南政法大學 |
法學(20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漢魏律章句學研究 | 龍大軒 | 西南政法大學 |
2 | 《龍筋鳳髓判》箋注 | 蔣宗許 | 西南科技大學 |
3 | 關于“子孫違犯教令”的歷史考察——一個微觀法史學的嘗試 | 孫家紅 |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
4 | 清末民初民事習慣法對社會的控制研究 | 馬珺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5 | 西法東漸的思想史邏輯研究 | 支振鋒 |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
6 | 司法裁判中論證有效性的法哲學研究 | 張玫瑰 | 鄭州大學 |
7 | 中國憲法權利體系完善研究 | 劉茂林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8 | 財政轉型的憲法原理 | 周剛志 | 廈門大學 |
9 | 行政法學視野下的公法權利理論問題研究 | 徐以祥 | 西南政法大學 |
10 | 俄羅斯犯罪構成理論研究 | 龐冬梅 | 黑龍江大學 |
11 | 合同法分則研究 | 王利明 | 中國人民大學 |
12 | 中國農村土地物權制度研究 | 袁震 | 西北政法大學 |
13 | 知識經濟時代專利制度變革研究 | 王太平 | 湘潭大學 |
14 | 公司法實施問題研究 | 錢玉林 | 揚州大學 |
15 | 社會變遷中的中國金融法理論與實踐 | 馮果 | 武漢大學 |
16 | 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法論 | 楊東 | 中國人民大學 |
17 | 氣候變化與能源政策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 桑東莉 | 鄭州大學 |
18 | 證券市場國際化法律制度研究 | 邱潤根 | 南昌大學 |
19 | 中國國際私法的制度生成研究 | 宋曉 | 南京大學 |
20 | 國際河流法的理論與實踐 | 王志堅 | 河海大學 |
社會學(1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 | 馬建春 | 暨南大學 |
民族問題研究(4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中國藏學史(1949-2005) | 王啟龍 | 陜西師范大學 |
2 | 烏裕爾河畔五家子村柯爾克孜族研究 | 于學斌 | 黑龍江大學 |
3 | 《清水江文書·貴州民族文化宮楊有賡贈藏卷》(整理校注) | 龍宇曉 | 貴州大學 |
4 | 青山正補墻頭缺——元曲里的民俗 | 陳旭霞 | 河北省社科院 |
國際問題研究(1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21世紀南亞國際關系研究 | 胡志勇 | 上海社科院 |
中國歷史(20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 | 王學典 | 山東大學 |
2 |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與殷禮研究 | 章秀霞 | 河南省社科院 |
3 | 《逸周書》新研 | 張懷通 | 河北師范大學 |
4 | 《竹書紀年》與夏商周年代研究 | 張富祥 | 山東大學 |
5 | 從諸子之學到官方經學——儒學由先秦至漢的轉變研究 | 梁振杰 | 河南大學 |
6 | 教育與兩漢社會的整合研究 | 郝建平 | 包頭師范學院 |
7 | 元代學者與文獻 | 邱居里 | 北京師范大學 |
8 | 名門望族與中古社會——以太原王氏為中心 | 王洪軍 | 曲阜師范大學 |
9 | 明代的科舉家族:以寧波楊氏為中心的考察 | 錢茂偉 | 寧波大學 |
10 | 明代九邊史地研究 | 劉景純 | 陜西師范大學 |
11 | 移民、國家與地方權勢——以清代巴縣為例 | 梁勇 | 西南政法大學 |
12 | 晚清華洋商事糾紛研究 | 蔡曉榮 | 福州大學 |
13 | 清至民國婺源縣村落契約文書輯錄 | 黃志繁 | 南昌大學 |
14 | 論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的現代性流變 | 岑紅 | 徐州師范大學 |
15 | 20世紀30年代的自由教育與國民黨黨化教育之爭——以《獨立評論》為中心的探討 | 張太原 | 中共中央黨校 |
16 | 孫中山評傳 | 林家有 | 中山大學 |
17 | 近代浙江地方銀行研究 | 張朝暉 | 西南大學 |
18 | 中國近代鐵路體制演變史(1835—1949) | 寇興軍 | 中國鐵道學會 |
19 | 中國郵政通史 | 葉美蘭 | 南京郵電大學 |
20 | 臺灣地區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研究 | 勇素華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世界歷史(4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侵華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界研究 | 孫繼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2 | 中東庫爾德問題研究 | 敏敬 | 蘭州大學 |
3 | 澳大利亞混血土著問題研究 | 楊洪貴 | 西華師范大學 |
4 | 近代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的興衰——農業與農民現代化的再探討 | 文禮朋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考古學(2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韓熙載夜宴圖》圖像志考 | 張朋川 | 蘇州大學 |
2 |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 | 楊建華 | 吉林大學 |
宗教學(3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漢傳佛教倫理思想研究 | 董群 | 東南大學 |
2 | 元代也里可溫綜論 | 唐曉峰 |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3 | 近代華東民間秘密互助團體太谷學派的生存與信仰研究 | 朱季康 | 揚州大學 |
中國文學(37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論語》校釋辨正 | 周遠斌 | 山東師范大學 |
2 | 《晏子春秋》研究史 | 劉文斌 | 常州工學院 |
3 | 儒學嬗變與魏晉文風建構 | 孫寶 | 西華師范大學 |
4 | 歷代賦學批評資料整理 | 孫福軒 | 浙江大學 |
5 | 經學文獻的衍生和通俗化——以近古時代的傳刻為中心 | 顧永新 | 北京大學 |
6 | 王維詩歌接受史研究 | 袁曉薇 | 合肥師范學院 |
7 | 羅隱集校箋 | 李定廣 | 上海師范大學 |
8 | 宋元之際士人階層分化與詩學思想研究 | 史偉 | 東華大學 |
9 | 王實甫《西廂記》匯評 | 楊緒容 | 上海大學 |
10 | 奎章閣文人群體與元代中期文壇 | 邱江寧 | 浙江師范大學 |
11 | 明詩文學生態研究 | 郭萬金 | 山西大學 |
12 | 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間中朝詩歌交流系年 | 趙季 | 南開大學 |
13 | 清代駢文史 | 楊旭輝 | 蘇州大學 |
14 | 清初小說與士人文化心態 | 楊琳 |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
15 | 桐城派編年 | 俞樟華 | 浙江師范大學 |
16 | 呂留良詩箋釋 | 俞國林 | 中華書局 |
17 | 劉大白評傳 | 劉家思 | 紹興文理學院 |
18 | 20世紀前期中國文學史寫作編年研究 | 付祥喜 | 廣州大學 |
19 | 20世紀中國少兒文學作家作品研究 | 吳其南 | 溫州大學 |
20 | 中國新詩傳播的理論維度與有效經驗 | 梁笑梅 | 西南大學 |
21 | 大眾詩學視域中的現代歌詞研究(1900-1940年代) | 傅宗洪 | 西華師范大學 |
22 | 成長的寫作——張潔論 | 周志雄 | 山東師范大學 |
23 | 中國早期文化與詩歌研究——發生學及文人心態的考察 | 劉懷榮 | 青島大學 |
24 | 先秦道家詩性精神研究 | 王凱 | 青島大學 |
25 | 審美與生存——孔子美學思想的雙重建構 | 張明 | 曲阜師范大學 |
26 | 黃庭堅的佛禪思想與詩學實踐 | 孫海燕 | 北京語言大學 |
27 | 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5冊) | 童慶炳 | 北京師范大學 |
28 | “詩與哲學之爭”的審美現代走向 | 張奎志 | 黑龍江大學 |
29 | 文學文本解讀學 | 孫紹振 | 福建師范大學 |
30 | 民間文化批評的理論與方法 | 趙德利 | 寶雞文理學院 |
31 | “尋根話語”與當代中國的文化境遇 | 吳雪麗 | 西南民族大學 |
32 | 中國當代小說生態批判主題研究 | 黃軼 | 蘇州大學 |
33 | 北京審美文化史 | 鄒華 | 首都師范大學 |
34 | 新中國電影美學史(1949—2009) | 金丹元 | 上海大學 |
35 | 戲劇學導論 | 顧春芳 | 北京大學 |
36 | 后現代語境下的唯物史觀與歷史虛無主義 | 李舫 | 人民日報社 |
37 | 后現代主義思潮與中國當代文論建設研究 | 張玉能 | 華中師范大學 |
外國文學(7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20世紀西方文學主題研究 | 蔣承勇 | 浙江工商大學 |
2 | 《中國叢報》與美國現代中國學之發肇 | 尹文涓 | 首都師范大學 |
3 | ?思{的創作流變及其在中國的接受與影響 | 朱振武 | 上海大學 |
4 | 布爾加科夫魔幻敘事傳統探析 | 許志強 | 浙江大學 |
5 | 索羅金小說的后現代敘事模式研究 | 溫玉霞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6 | 轉型中的社會:奈保爾作品研究 | 杜維平 | 首都師范大學 |
7 | 美國文學大辭典 | 虞建華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語言學(11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中古漢語“完成”語義范疇研究 | 帥志嵩 | 北京語言大學 |
2 | 《世說新語》與《賢愚經》詞匯比較研究 | 鮑金華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3 | 漢語兒童早期語言的發展 | 張云秋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跨文化語境中的人際距離研究 | 綦甲福 |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5 | 面向語言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并列結構研究 | 吳云芳 | 北京大學 |
6 | 地理語言學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 | 彭澤潤 | 湖南師范大學 |
7 | 阿爾泰語系同源詞鑒別方法研究——以蒙古語族和滿通古斯語族語言為例 | 敖特根其其格 | 中央民族大學 |
8 | 《漢語大詞典》研究 | 李申 | 徐州師范大學 |
9 | 漢蒙常用詞詞典 | 巴特爾 | 內蒙古社科院 |
10 | 性別視角下的譯者規范:20世紀初葉中國首個本土女性譯者群體研究 | 羅列 | 西南財經大學 |
11 | 日本漢字的確立及其歷史演變 | 潘鈞 | 北京大學 |
新聞學與傳播學(2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明清文化傳播與商業互動:以徽州出版與徽商為中心 | 秦宗財 | 安徽師范大學 |
2 | 風險社會的媒體傳播研究:社會建構的視角 | 郭小平 | 華中科技大學 |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4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中國編輯思想史研究 | 吳平 | 武漢大學 |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文圖書出版發行編年史(1949——1979) | 何明星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3 | 信息資源與經濟增長——基于地區差距的理論與實證 | 俞立平 | 寧波大學 |
4 | 英漢雙解經濟與管理綜合大詞典 | 李桂山 | 天津理工大學 |
管理學(6項)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工作單位 |
1 |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辨識模式與預警防控體系研究 | 張友棠 | 武漢理工大學 |
2 | 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吳業苗 | 南京師范大學 |
3 | 政府購買服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魏中龍 | 北京工商大學 |
4 | 紅色旅游開發績效評價研究 | 閻友兵 | 湘潭大學 |
5 | 公共投資項目績效評估方法與管理體系創新研究 | 潘彬 | 溫州大學 |
6 | 基于心理所有權的組織知識治理機制研究 | 田鵬 | 華中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