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上午八點半,由北京大學“楊春洗法學教育基金會”資助,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四校聯袂主辦的“當代刑法思潮論壇”系列活動之特別講演,在北京大學大學凱原樓307會議室隆重舉行。該場講演主題為“德國少年刑法——以《德國少年法院法》為文本的解讀”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梁根林教授主持,北京大學法學院張文教授出席,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江溯擔當現場翻譯。講演吸引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數十名刑法學專業博士生、碩士生前來聆聽。
瑪麗安·齊白(Dr. Marion Sieber)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法學院獲得刑法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律師、檢察官和巴伐利亞州高等法院法官。現任德國弗萊堡少年法院法官,同時也是德國著名刑法學家、馬普外國與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烏爾里希·齊白(Prof. Dr. Dr. h.c. mult. Ulrich Sieber)的夫人。
齊白法官的講演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德國少年刑法概覽、德國少年刑法的法條釋義以及總結。在第一部分概覽之中,齊白法官宏觀性地向我們介紹了德國少年刑法的原則性問題:少年利益至上的理念——教育為主(Primacy of education)、重在改善(Aiming at law-abiding citizens in the future);規制少年的實體法與程序法——刑法、麻醉品管制法、交通法等作為少年刑法的法律淵源,以及超過合理懷疑的訴訟定罪標準;少年刑法的特別制度——懲罰措施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包括教育培訓、禁閉處分、短期關押、緩刑、緩期宣告等)、罪責原則下的比例性原則與輔助性原則、社會調查診斷程序(Social prognosis)與中止訴訟程序(Termination of proceedings)等。第二部分則主要是對《德國少年法院法》的文本解析,包括少年法院管轄權、比例性原則與輔助性原則的具體表現、各種懲罰措施的實際運作、自由刑的上限與下限、數個犯罪行為的處罰、少年法院及其法官的構成。齊白法官在總結性的第三部分中,再一次強調德國少年刑法是堅持少年利益本位的(Juvenile offender-oritented criminal law)。在這樣的理念與實定法之下,少年法官握有充足的裁量權,去考察少年犯罪人的過去與評估他的未來,以選擇最佳的處遇方式來實現矯正改善的目的。
在隨后的點評與提問階段,梁根林教授首先強調與德國刑法表現出既嚴厲又慈祥的面孔不同,我國刑法(成人刑法)更多的只是嚴厲。今后的刑法重要的改革點和突破點就在少年刑法領域,而同時少年刑法的如干特性又與人格刑法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張文教授隨后發言,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支持人格刑法理念的學者,張教授引用菲利的話“過去的刑法注重懲罰,未來的刑法則在于矯正”,來強調少年刑法的改革將有利于成人刑法理念的變遷。之后,博士生與碩士生則先后就少年刑法的具體問題請教了齊白法官,齊白法官一一作了回應。整個論壇在智慧的火花不斷撞擊出來的氛圍下,持續了三個半小時,在12時左右,本次論壇圓滿的結束。
“當代刑法思潮論壇”每月舉辦一次,是由北京大學楊春洗法學教育基金會贊助支持,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聯合舉辦,旨在展現當代刑法學術前沿基本立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專題性、系列性、學術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