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功舉辦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及陜西分論壇。10月15日,聯合西北政法大學舉辦“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陜西分論壇”。12月9日,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出席論壇并講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信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局等10家中央部門的負責同志發表主旨演講。發布了在全國廣泛發動、最后經中央有關部門推薦確定的“首屆全國食品安全制度創新十大最佳事例”,并予以頒獎。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分別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肯定了通過中國法學會發揮法學專家破解食品安全難題的作用這一做法,強調通過法治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為兩次論壇形成的專家建議很有價值、很有針對性,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酌,拿出具體意見。
二、 “依法治國總體戰略規劃”項目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經中央領導批準設立,列中國法學會十大專項之首。在中國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黨組成員、秘書長林中梁的領導下,在首席專家王家福教授的指導下,我部作為該專項的工作班子,一方面聯絡、敦促九個子課題組及時提交研究報告,一方面積極配合學會領導赴多個省份開展調研。11—12月,在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和劉飏、林中梁等會領導的直接主持下,先后舉辦了6場評審會,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江必新,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王家福、高銘暄、陳光中、應松年等著名法學家作為評審專家,對全部子課題研究報告進行了集中評審,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陳斯喜、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等作為子課題的主持人都親自到場匯報課題成果。至此,該專項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進入集中攻關階段。
三、 “一國兩制”法律研究實現新突破。1月,成功舉辦“香港法院解釋基本法的原則和方法”研討會,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及研究室主任張榮順、辦公室主任楊兆業等出席會議。3月,基本法重大課題順利結項,并獲得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馮巍等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5月,根據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的要求,編制中國法學會“開展基本法研究五年規劃”,并獲得通過。根據該規劃,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每年將委托我部2—3個重大項目(同時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從3月開始,分別就FG訴剛果金案、菲傭居港權案等重大法律事件,采編了4輯“一國兩制法律專題參考資料”,報送中央有關部門。
四、 成功舉辦第5、6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6月17日,聯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武漢隆重舉行第5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為“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化解”。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鮑紹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胡忠、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鄭少三等出席論壇并講話。12月25日,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高規格舉辦第6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為“社會管理創新與中國法治發展”,團中央開始成為論壇的支持單位。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曹志,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張軍,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鴻雁等出席論壇。為了配合本期論壇,舉辦了主題征文活動,收到稿件1108篇,再創歷史新高。
五、 成功舉辦第5、6期中國法學創新講壇。5月21日,第5期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范愉教授主講“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最高人民法院江必新副院長、北京大學朱蘇力教授和清華大學王亞新教授評論。11月16日,第6期由四川大學龍宗智教授主講“相對合理主義及其現實挑戰”,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陳光中終身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部級專委戴玉忠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王敏遠教授評論。這一由中國法學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我部與清華大學法學院共同承辦的講壇正在朝我國最高法學學術講壇的目標而穩健前進。
六、 成功啟動并舉辦了4期“金杜明德法治沙龍”。6月7日,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共同成立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李仕春主任和胡錦光教授共同擔任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陳斯喜、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等出席成立儀式。在成立儀式上,李仕春主任與金杜律師務所主任、現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簽署合作協議,創辦“金杜明德法治沙龍”。目前已成功舉辦4期。各期主題緊緊圍繞當下的立法、司法和執法中的熱點問題展開,邀請立法部門、司法部門和執法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以實現不同觀點的充分交流,實現理論研究和實踐決策的無縫對接。沙龍得到了《法制日報》的大力支持,從第3期開始均整版報道。
七、 參與國家重大立法,承擔了中央有關部門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受國務院食安辦的委托,組織專家提交刑法中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修改建議稿,被充分采納。國務院食安辦致感謝函,稱我部為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承擔衛生部委托,起草《衛生部〈食品安全法〉實施辦法》,李仕春主任擔任起草專家組組長。目前已經舉行了多場專家論證會,中央部門、全國20多個省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進展順利。參與了國務院食安辦組織的“十二五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規劃”的專家論證會。
八、 成功舉辦“2011年全國食品安全法律知識競賽”。6月17日——7月6日,該競賽在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農業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藥局的支持下,短短的20天里,全國共有31個省、23萬人參加了競賽。近20家主流媒體予以發布試題和報道,社會影響廣泛。國務院食安辦對本次競賽十分滿意。
九、 發布“2010年全國法學院科研狀況年度報告”和CLSCI期刊自發率。在采編“2009年全國法學院科研狀況年度報告”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2010年全國法學院科研狀況年度報告”采編工作,建立了CLSCI(中國法學評價來源期刊目錄),確定15種重要期刊作為統計范圍,對個人、科研單位在2010年度的核心論文數進行客觀的統計和分析。該項目經中央領導批示同意,已經在財政部立項。目前,CLSCI評價體系已被越來越多的知名法學院所認可或采納。此外,我部發布的CLSCI法學核心期刊自發率狀況,已經促使更多的法學期刊為全國法學同仁提供開放的平等的學術平臺。
十、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開始在全國布局,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規范化試點,設立西安分中心;成功組團赴臺灣開展了為期8天的食品安全法治研討和考察活動。10月15日,在西北政法大學設立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全國的第一個分中心——西安分中心。10月16—17日,赴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規范化試點,并在商洛市和鎮安縣兩級領導的主持和陪同下,舉行了由當地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考察了生產有機農產品的示范企業、超市和生豬定點屠宰場。11月19—26日,我部組成了由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陳斯喜擔任團長,全國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農業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的負責同志,全國知名法學院校的專家學者共19人的代表團,赴我國臺灣與東吳大學法學院共同舉辦“海峽兩岸食品安全管制法規和學術研討會”,沿途考察了餅類、肉類、魚類等生產加工企業,與元培科技大學、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進行了座談,收獲甚豐。本次成功出訪,為我部(中心)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此外,“中國法學創新網”也在廣大同仁的支持下,影響進一步擴大,點擊量日益攀升,逐步成為華人法學界共同的法學綜合信息發布平臺。
【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自2008年初成立以來最為忙碌和辛苦的一年,我們灑下了不少汗水。讓我們聊以自慰的是,這一支不足10人的團隊為我國法學事業的繁榮和法治事業的進步,助推了一把力,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上述各項工作都是在中國法學會黨組、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各法學院校、廣大法學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開展的。否則,我們難有作為甚至寸步難行。在此,我部全體工作人員謹向各位領導、尊敬的法學家和青年才俊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和最美好的祝福!讓我們共同為我國法學法律界的更加精彩而繼續努力!——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