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派出中國唯一代表隊,遠赴日本東京,參加第十屆談判大賽(the 10th Intercollegiate Negotiation Competition)。本次大賽在日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舉行,除交大外,參加大賽有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等全部日本頂尖大學、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上海交大隊由劉永沛、崔香梅兩位老師帶隊,由英語隊和日語隊兩個隊共10名隊員組成。其中英語隊由向秀鋒(隊長)、湯卓君、孔帥、王天山、陳嘉怡五位同學組成,日語隊由李鵬舒(隊長)、向子健、余晟凱、三好智之和盧佳五位同學組成。經過兩天四場仲裁和談判階段共16個小時的角逐,交大學子憑借其獨特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十九支大學隊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團隊優勝獎。
(交大隊獲得團隊優勝獎登臺領獎)
“大學談判比賽”由日本住友集團公共事務委員會(Sumitomo Group Public Relations Committee)、White & Case律師事務所、英國特許仲裁委員會日本支部(Chartered Institute of Arbitrators, Japan Chapter)、LexisNexis日本有限公司、日本仲裁人協會(Jap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上智大學和外務省(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共同贊助,并由該賽事運營委員會負責在上智大學具體承辦。該賽事自2002年起已成功舉辦十屆,從日本最初的四所大學至今已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賽事。該項賽事旨在培養國際仲裁和談判中的實務型人才,促進國際間的法律交流。整個比賽分為仲裁和談判兩個部分,仲裁環節側重參賽團隊對案件理解表達能力、分析的邏輯性和合理性、時間掌控和利用的有效性、對案件自身的挖掘程度、團隊間的分工合作、儀表儀態是否符合律師風范等;而談判環節側重于考察目標和策略設定是否充分合理、團隊對目標和策略的理解貫徹是否合理、談判過程中是否針對目標以靈活恰當的方式提出了替代性解決方案、團隊內的交流是否恰當有效、團隊是否以一種恰當的方式掌控談判,談判比賽還側重于要求團隊的商業禮儀、對對方的利益注重與以及對長久的商業合作的考量、團隊對對方的提案是否有效回應、團隊內部分工以及各司其職、最后的自我評價和最后協議是否清晰準確的反應了談判過程等。
(第十屆大學談判大賽開幕式)
盡管我院學子首次參加該賽事,但是參賽隊員經過歷時兩個多月的辛勤備戰,從撰寫書狀,模擬對抗,實務培訓等諸多環節,到最后赴日參加比賽,付出了諸多時間和精力。從九月底面試選拔出隊員之后,參賽隊員們便將法學院305室作為了自己長期的訓練基地,每周進行不低于四次的定期訓練,每次定期訓練不低于三小時,并視準備進程靈活增加訓練強度。周末實行全天性培訓,有時甚至訓練到凌晨。除了提高基礎功底,法學院代表隊老師還充分利用學院和自身資源,邀請到了諸多具有法律實務經驗或者仲裁比賽經驗的律師和仲裁員為團隊開展培訓和指導模擬對抗賽。而比賽前一天晚上,季衛東院長更是特地在東京宴請參賽師生,鼓勵師生們賽出交大學子的風采,激勵了大家的士氣。
(交大日語隊在仲裁階段比賽中與京都大學對陣,左起:三好智之、盧佳、向子健、余晟凱、李鵬舒)
比賽中,日語組同學對手分別為京都大學和早稻田大學,而英語組同學的對手為同志社大學和東京大學。面對日本四所著名高校的對手,尤其是在十年中這四所大學都曾取得過輝煌的比賽成績,比如東京大學是蟬聯了最近三年的冠軍,而同志社大學英語水平在日本居于領先地位,而京都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分別是日本頂尖的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然而交大學子憑借自己兩個多月來的點滴積累,在比賽場上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風采。同學們流利而清晰的語言功底令仲裁員和裁判員為之驚嘆,團隊之間積極而緊密的配合在氣場上占據了足夠的優勢,同時談判場上靈活而充分的利用各項因素達成了比較完美的預期目標。但是,我們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自身還存在的不足,團隊之間的分工配合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同時需要更多實務培訓指導磨練隊員的賽場氣質和積累賽場經驗,然后團隊不僅需要滿足賽題所提出的要求還需要更多的從實務角度為所代表的公司爭取利益最大化,最后團隊需要對日本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交大日語隊在談判階段比賽中與早稻田大學對對陣)
(交大英語隊在仲裁階段比賽中與同志社大學對陣,左起:湯卓君、孔帥、向秀鋒、王天山、陳嘉怡)
(英語隊仲裁階段:上海交大隊v.同志社大學隊)
反思本屆比賽,裁判員主要是來自日本法律理論界或實務界的知名人士,他們更加看重參賽隊伍能否在實務中為公司或者顧客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單純的案件和法律的理解適用;日本人重禮、忍讓的文化較之鋒芒畢露更加能夠得到裁判員的認可。因此,針對該項賽事而言,參賽隊員應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在籌備中更多地參加法律實務的培訓和模擬方可取得優異成績。從諸多日本高校籌備該項賽事的情況來看,在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本各著名高校已陸續開了“法律談判”課程,為參加該項賽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交大法學院可借鑒此策略,開辦“法律實務談判”課程,邀請律所或者仲裁委等法律屆實務人士講授該課程,對將來在該項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比賽間歇,討論對策)
(英語隊談判階段:上海交通大學隊 v.東京大學隊)
(比賽結束后造訪東京高等法院)
(比賽結束后造訪東京大學并作交流)
(比賽之行順利完成)
縱觀整個賽事的發展,大學談判比賽在日本發展十分成功并逐漸實現國際化,而美國ABA所組織的高校談判比賽也十分成熟。反觀中國,除了最近興起的偏向于訴訟領域的“理律杯”模擬法庭競賽,國內并沒有獨立的非訴領域法律實踐教學賽事。此類賽事的成功運作會給主辦大學及其法學院帶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從理律杯在短短數年已經發展到了三十多支隊伍參加的規模,我們可以設想由凱原法學院倡導籌辦中國的“大學談判大賽”,用中文和英文進行,以促進中國國內培養談判人才的教學,并走向國際舞臺,為中國法治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促進交大法學院的發展。
凱原法學院近年來一直倡導國際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參加該項賽事是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所邁出的重要一步。通過本次比賽與日本各著名高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既體現了我們自己的特色,又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回顧兩個多月來的比賽過程,衷心感謝凱原法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季衛東院長等法學院領導的真誠關懷,衷心感謝Mr. Sean, Mr. Trip, 何超律師、高師坤律師等針對性的實務培訓,衷心感謝劉永沛老師為參賽隊爭取到的諸多實務培訓機會,衷心感謝崔香梅老師對參賽隊的悉心指導和照顧,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賽隊員默默而艱辛的付出。最后,期待交大法學院能在未來的國內外賽事中繼往開來,勇攀高峰,再創佳績。
第十屆日本大學談判比賽交大代表隊
201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