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
李建國作重要講話 陳冀平王其江致辭 劉飏主持
為了宣傳我國政府解決食品安全的決心、舉措和成效,同時也為了從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和嚴厲執法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食品安全難題,由中央政法委員會、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國法學會主辦的“2011年(首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12月9日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同志、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同志以及中央政法委員會、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信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中央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論壇。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陳冀平同志致開幕詞,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同志,黨組成員、秘書長林中梁同志分別主持上午和下午兩個半天的議程。來自全國各有關部門的代表和專家學者近300人參加了會議。
李建國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重視依靠法治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從近兩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開展的兩次全國范圍的執法檢查情況看,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和改善食品安全執法,是當前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建設的兩大任務。
李建國強調,只有全社會廣泛動員和參與,才能構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嚴密防線。要充分發揮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職能,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強全社會的監督,發揮新聞輿論優勢。要積極鼓勵群眾舉報,探索完善有獎舉報制度。要增強全社會的法治意識、食品安全意識,營造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環境。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陳冀平同志致開幕詞
陳冀平同志在開幕詞中指出,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中國法學會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就中央關注、群眾關心、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食品安全問題,開展研究和相關活動,及時拿出有價值、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是中國法學會的職責所在,也是中國法學會作為社會組織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體現。
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其江同志致辭
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其江同志也在開幕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一些社會管理方式還不適應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為此,站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用創新社會管理的理念統籌食品安全工作,加強食品安全領域法治建設,加快食品安全監管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方式手段的轉變,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安全,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加強和創新食品安全領域的社會管理,一是要統籌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二是要突出“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三是要堅持依法有序運行。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黛琳女士致辭
舉辦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是中國法學會承擔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委托的“食品安全監管與法律保障”項目的重要活動。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黛琳女士出席論壇,并在致辭中高度贊賞了中國在過去幾年里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國法學會在實施上述項目上的努力及其成效。羅黛琳女士表示,聯合國駐華系統將與中國政府及有關機構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同志主持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通過法治實現食品安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最高人民檢察院朱孝清、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張玉香,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邊振甲等,發表了本部門本系統過去一年在食品安全法治方面所開展的工作,以及下一年的工作安排。近年以來,全國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完善食品安全刑事立法,強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落實企業在食品安全中的主體責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健全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管執法;開展“瘦肉精”、“地溝油”等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領域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社會反響熱烈。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勇同志指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一是食品安全法制體系逐步完善;二是重要法律制度得到積極落實;三是食品安全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四是加強對刑事司法的支持配合;五是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法律落實方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監管工作中執法不嚴、失之過寬的現象時有發生,相當一部分食品生產經營者有法不依甚至目無法紀、故意違法的問題還十分突出,法律規定的體制機制、監管制度、監管能力建設還需要加快推進,食品安全法治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勇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最高人民檢察院朱孝清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農業部黨組成員張玉香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邊振甲同志發表主旨演講
論壇同時發布了首屆全國食品安全制度創新最佳事例和優秀事例的名單,李建國副委員長等中央領導向獲獎單位頒發榮譽證書。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同志宣讀表彰決定和獲獎名單
“十大最佳事例”頒獎
自今年9月以來,中國法學會采取單位申報、群眾推薦、中央部門建議等多種途徑,共征集到近500件創新事例,經過認真慎重的評審,最終確定了“十大最佳事例”。它們分別是: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等單位的《上海市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法工委等單位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
湖南省邵陽市公安局的“偵破‘7.11’特大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案件”;
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的“首次全環節偵破‘地溝油’犯罪案件”;
河南省焦作市食安辦的“食品安全工作十項制度”;
江蘇省吳江市農委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
湖北省宜昌市工商局的“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
江蘇省質監局的“食品分類分級分等監管”;
海南省食藥局的《加強旅游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若干規定》;
浙江省寧波市食安辦的“食品安全檢驗資源共享與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林中梁同志主持下午的議程
下午,論壇專門進行“十大最佳事例”的交流和研討活動。每一事例均安排事例單位的負責人向與會領導和代表介紹了創新事例的具體做法和成效。隨后,請與事例有關的中央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和知名專家學者對事例進行二對一的評論?芍^精彩紛呈,高潮不斷。
最佳創新事例:上海市人大法工委等單位的《上海市實施<食品安全法>辦法》
最佳創新事例: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法工委等單位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
最佳創新事例:湖南省邵陽市公安局的“偵破‘7.11’特大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案件”
最佳創新事例: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的“首次全環節偵破‘地溝油’犯罪案件”
最佳創新事例:河南省焦作市食安辦的“食品安全工作十項制度”
最佳創新事例:江蘇省吳江市農委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
最佳創新事例:湖北省宜昌市工商局的“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
最佳創新事例:江蘇省質監局的“食品分類分級分等監管”
最佳創新事例:海南省食藥局的《加強旅游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若干規定》
最佳創新事例:浙江省寧波市食安辦的“食品安全檢驗資源共享與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論壇還對首屆全國“食品安全法治理論與實踐”主題征文獲獎作者進行了表彰。為了總結經驗,集中智慧,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法治理論研究的水平,同時也為了配合“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中國法學會于9月底舉辦了“食品安全法治理論與實踐”主題征文活動。截止11月初,共收到全國各實務部門和高校提交的論文283篇。組委會組織專家學者經過嚴格的初審和復審,最終確定獲獎論文90篇。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30篇,三等獎50篇。經研究決定,以中國法學會的名義對獲獎論文的作者予以表彰。
論壇組委會將對本屆論壇產生的成果——各中央部門的工作報告、制度創新十大最佳事例等匯編成冊,公開出版《中國食品安全法治年度報告(2011年)》。
《獲獎論文集》、《優秀事例集》與《食品安全法治(內刊)》
論壇由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獨家承辦,由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共同協辦,新華網獨家網絡直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光明日報、中新社、法制日報等20多家中央主流媒體與會報道。
附件:
下載信息 [文件大小:39.50 KB 下載次數: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