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凱原法學院科研工作應時代發展之需,開拓多角度、寬領域的全方位發展路徑,圍繞學校整體文科工作布局,以及學院整體規劃,以國際化、高端化、入主流、服務社會為目標,以中國問題為理論創新導向,依托“211”、“985”建設資金與凱原捐贈項目支撐,在科研論文、課題立項等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和突出進步。在國內法學界逐漸形成凱原法學院科研品牌和特色。在研究方向與團隊建設方面,以課題促進研究平臺建設,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大成就;社會服務方面,尤其是政府決策咨詢方面,領跑其它985高校法學院。
立項成績喜人,科研經費上升明顯,結項評審結果優異
今年學院國家項目中標率激增。全院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19項,獲得一般項目4項,青年項目2項,共計6項,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省部級項目立項4項,其中2人獲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立項,1人獲教育部后期資助一般項目,1人獲中國法學會青年項目立項;上海市立項9項。其中1人獲市教育科學項目立項;2人獲市政府決策招標重點項目;1人獲上海市教委創新重點項目;1人獲上海市人大項目;此外,獲得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設項目4項,其他橫向項目6項;隨著項目立項數目的激增,法學院全年項目總經費升至340.8萬元,已到賬經費合計293.8萬元,其中縱向課題經費214.9萬,橫向課題經費38.9萬;各類縱向項目結項共計19項。其中葉必豐教授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優秀;徐向華、林喜芬老師分別獲上海市人大項目一、三等獎。
學術成果獲獎斐然,知名教授榮耀上海
今年首次在A類期刊《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上發表論文(1篇);在B類期刊《法學研究》上發表2篇論文;發表SSCI論文4篇,數量較往年大幅躍升;其他CSSCI論文50篇,并在三大文科文摘轉載15篇。在海外期刊發表論文16篇。其他報紙、期刊論文71篇;出版專著19部,呈穩健發展之勢。
學院教師獲得各類科研獎項10余項;诮艹龅目蒲谐删停拘l東、葉必豐、王曦3位教授受聘上海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專家委員,可以預見,他們將在政府咨詢和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多智識貢獻。
交叉學科厚積薄發,科研創新夯實基礎
以問題為中心、以交叉學科為導向,切實作好教育部基地申報工作。新一輪教育部基地申報工作的開展為學院爭創一流法學院的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學院為明年教育部基地的成功創設作了以下鋪墊工作:以傅琨成教授帶領的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團隊為依托,以今年獲批的“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專項特色基地—東亞邊緣海聯合研究所”為平臺,今年新設了5項校內交叉課題,促使大部分教師融入到基地申報的文本建設和機制研究工作中來;整合全院力量,組建文本組和攻關組,設計基地申報的具體應對措施。同時,充分發揮上海交通大學理工科的優勢,與船舶海洋與工程建設學院建立實質性的戰略合作關系,走出校門開展實踐調研和實驗活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推動學科交叉和研究范式的全面轉型。
學院《交大法學》和《中國海洋法學評論》已分別出刊一期,并同時被萬律(Westlaw China)數據庫收錄!吨袊Q蠓▽W評論》還被“北大法寶”法律信息數據庫所收錄,標志著學院組織和編輯的學術成果已開始得到國內外認可。
今年學院開始建立教師工作論文報告制度,已開展4期活動,推動了院內交叉學科的交流和融合。明年,預計將會有更多的教師投入到工作論文報告活動中來,更大限度地倡導學院的學術風氣并拓展教師們的學術視野。
回顧2011年的科研工作,學院緊緊抓住并深入推進了三個要點,即基礎性研究和應用型研究、自主探索個人研究和團隊創新、立足國情和與國際對接。展望2012年,在凱原法學院建院10周年之際,科研工作將乘勢前行,把握人文社科發展亟待突破的重點和難點,推動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