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相對合理主義及其現實挑戰
——主要從刑事訴訟的角度分析
主講嘉賓:龍宗智教授
評論嘉賓:陳光中教授、戴玉忠教授、張建偉教授
時 間:11月16日(周三)上午9:00—11:30
地 點:清華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
【主講嘉賓簡介】
龍宗智,法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研究所所長。曾任成都軍區檢察院大校副檢察長,2002年至2006年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現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專家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特邀咨詢員。專業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司法制度、證據制度。作為中國司法與訴訟制度原創理論的重要推動者,龍宗智教授1990年代初創立了“刑事訴訟雙重結構”理論,由兩種不同的結構分析刑事訴訟制度的一般法理和我國刑事訴訟體制的某些特有機能,為刑訴法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較適合我國情況的訴訟觀和研究方法。尤其是,他于1990年代末提出 “相對合理主義”理論,在國內法學界與實務界已產生相當影響。他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報刊上發表法學論文和文章二百余篇,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其博士論文曾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評議嘉賓】
陳光中,著名法學家,新中國訴訟法學奠基人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至第四屆法學評議組成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家圖書評獎委員會第二屆至第四屆委員等。主要社會兼職: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八五”、“九五”屆法學規劃小組(評審組)成員、副組長;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會委員。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津貼待遇。自五十年代初期就開始從事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后主編或合著出版了50余部著作,發表了近200篇文章,榮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法學一等獎、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英國文化協會授予的“文化交流獎”、首屆法學圖書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
戴玉忠,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1999.4—2006.4)、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2005.1—2008.8)、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1997.12—2008.8)、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大檢察官(2004.10—2008.8)。現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級法學科研課題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共浙江省委建設“法治浙江”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刑事司法制度。
王敏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博士生導師。現兼任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曾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法學家》、《法學》等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主要代表作:《刑事司法理論與實踐檢討》、《一個謬誤、兩句廢話、三種學說——對案件事實、證據的哲學、歷史學分析》。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