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系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學科)主辦的連續性出版物,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每年年初出版。現就第七卷征稿情況說明如下:
一、主題內容
本卷主題為“規制改革與國家定位”。
在規制緩和、規制改革的進程中,國家扮演著何種角色,系本卷所要探討之主題。文章可總體上探討現代國家的基本定位,如因規制改革給國家在組織法、行為法、救濟法上帶來的變革;也可研討環境、衛生、交通、金融、社會安全等具體領域中的規制改革與國家關系問題;亦可從國內外個案著手研究。
主題研討之外,亦歡迎其他文章。本評論以大陸法系公法為著力方向,但不乏英美法的精深研究。
根據稿件情況,本評論設有主題研討、學術專論以及專題研究(隨機)等板塊。
二、征稿對象
歡迎所有公法學人,不論學位,不論職稱,不論學術出身,以文取稿,以文會友。若能助推年輕學者成長,誠為本評論無上光榮。
眾所周知,只要評價機制不改,我們這種以書代刊的連續性出版物便舉步維艱。在此背景下,若得公法學人鼎力支持,尚可維續,他年之后或成獨特風景。
三、投稿要求
1.采稿標準
基本標準:較強的學術性,論證的嚴密性,一定的新穎性,嚴格的規范性。
研究論文、評論、國內外案例評述均可,體裁不限。原創、譯作均可,但書評、英文譯作、會議綜述、文獻綜述等原則上不刊登,其他類的譯作必須提供原文和授權書。
本著尊重知識、尊重作者的原則,來稿均需經過匿名審查。稿件先由編輯部秘書匿名處理,再交由兩名編輯審查,另聘請若干校內外青年學者協助審稿。如此可確保文章質量,并公平對待各位作者。
對于所有來稿,編輯部均會在一個月之內回復審稿結果。
2.稿件格式
稿件應由標題(中英文)、作者簡介、摘要、關鍵詞、正文等五部分組成,無需參考文獻和英文摘要。
3.注釋體例
注釋以必要為限,一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碼;腳注序號用自然數加圓圈。具體參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注釋體例執行(附后)。
4.字數要求
來稿原則上不少于8000字,最長不超過3萬字,優秀作品可放寬至5萬字。不拘篇幅是連續性出版物的優勢所在,如有長篇佳作,舍我其誰?
公法人物、史海鉤沉、案例評析等以清楚明了為限,字數不作具體要求。
5.來稿方式
來稿以電子版為宜,請注明姓名、學位、職稱、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信息。
四、截稿時間
第七卷截稿時間為
五、聯系方式
投稿信箱:calawpl@126.com
聯系電話:010 – 82509255
敬請不吝賜稿!
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
《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編輯部
附:《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引用例證
1.書籍
例一:參見楊建順:《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 518~519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注:間接引用者應加“參見”,直接引用者不必如此。作者除“著”之外的性質,均需注明,如主編、編著等)
例二:[日]大橋洋一:《行政法學的結構性變革》,呂艷濱譯,100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例三:See K.S. Carlsto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3rd edition,
2.報紙
莫于川:《關于修改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建議》,載《檢察日報》,3版,
3.連續性出版物
例一:胡錦光:《在必然與巧合之間——馬伯里訴麥迪遜案解讀》,載《法學家》,45頁,2006(4)。(注:雜志期刊文章必須有頁碼)
例二:[韓]權寧星:《基本權利的競合與沖突》,韓大元譯,載《外國法譯評》,76頁, 1996(4)。
例三:李忠夏:《國家安全與人性尊嚴:倫理問題的法教義學解決路徑》,載王貴松主編:《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第5卷,105-106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注:連續出版物文章必須有頁碼)
例四:Barry, “On Third Debt”, Harvard Law Journal, 1984, Vol.25, No.1, pp.576-578. (注:引用外文連續出版物,文章名用引號標注,所載期刊用斜體表示)
英文之外的其他外語注釋,從其舊例。一次引用多本書的,用分號;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