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至17日,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陳冀平同志,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同志,副會長周成奎、胡忠同志,秘書長林中梁同志出席了評選會議。由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和學科、專業、專門研究會的代表及有關單位的學者專家共42人組成的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按照《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辦法》和《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終評評選工作細則》的規定,評選出了57部(篇)獲獎建議成果,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終評評選工作圓滿結束。
“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是法學研究成果的全國性最高獎項,是中國法學會貫徹落實“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根本任務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中國法學會組織、推動、引領法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2008年開展了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有40部(篇)參評成果獲獎,在法學界、法律界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得到了普遍關注和認同。
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先后經歷了初評推薦、形式審查和通訊評選階段,共有148部(篇)參評成果進入終評的集中評選階段。16日至17日,評選委員會經集中評分、民主推薦和評選委員會全體投票表決等程序,評選出了57部(篇)獲獎建議成果。下一步,法學優秀成果獲獎建議名單將通過中國法學會網站及有關媒體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示,公示期滿后,對獲獎建議名單沒有提出異議或經查證異議不成立的,經中國法學會批準后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并召開表彰大會頒獎。
本次評選會議上,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陳冀平同志作了重要講話,陳冀平同志充分肯定了評選委員會的工作,并代表中國法學會黨組向參加評選工作的法學界、法律界的著名專家學者表示感謝。陳冀平同志指出,評選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活動很有意義,是引領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學研究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評選必將對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陳冀平同志認為,首先,本次評選活動是公平公正的,無論從實體標準、評選程序的設計,還是評委認真客觀、嚴格把關的評選工作,都凸顯了公平公正。最終評選出來的成果得到了學界的認同,反映了法學研究的較高水平。第二,本次評選出來的成果非常好,無論論文還是專著成果都注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特別是對解決我們國家在推進依法治國、改革發展建設進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難點問題,在法律層面進行了非常有意義的理論探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有創新,有突破。第三,本次評選推出了一批法學研究方面比較優秀的新人。法學研究繁榮最關鍵的就是法學研究的隊伍建設要跟上去,要有一批政治方向正確,專業水平一流的優秀法學研究人才來支撐,評選活動就是推出優秀新人的一個很好的渠道。第四,本次評選活動組織的非常好,非常嚴密,顯示出了我們法學法律工作者嚴格講究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對法學研究和中國法學會今后工作,陳冀平同志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要促進多出優秀的法學研究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法律需要修訂完善,有些甚至還需要制定。例如在社會管理方面,不管是深入推進還是創新,最終還是要落到法律法規上來;還有就是如何貫徹這些法律,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司法、行政執法以及普法等方面,也有大量工作要做。這些工作都需要先進行調查研究,最基礎的工作還是要做好法學研究,多出優秀法律成果,為國家法治建設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二是要鼓勵多出優秀法學研究人才。要通過舉辦評選等多種活動,多推新人,不斷推出一些知名度高,在國內和國際有影響力,能夠立足國內,放眼國際,在國際法律實務中有話語權,具有旗幟作用的法學大家,為維護國家利益做貢獻;三是法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要更緊密結合。目前我們面臨著兩件大事:一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涉及到我們法學法律界,就是要通過繁榮法學研究工作,來促進我們中國特色法治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發揚核心價值。二是社會管理創新問題,要重點解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身合法權益。法學研究就是要緊密結合國家法治建設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今后的法學研究要注重進行跨部門、跨學科的綜合應用型研究。因為我們國家轉型期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遇到的諸多問題,例如社會管理問題,單純依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單獨從各自學科甚至單純從法律的角度研究解決難以湊效,難以適應形勢的要求,需要多部門協調,需要跨學科,多領域綜合研究。目前我們研究機構很多,有社科院,法律院校,人大、政府、司法部門的法學研究機構。如何建立跨部門,跨學科的綜合應用型法學研究機制和機構,更有效地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中國法學會需要進一步思考研究。四是中國法學會在引領法學研究的同時,要更好地為法學研究工作提供好服務。中國法學會的中心任務就是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法學研究如何推進,如何繁榮,要靠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引導、領導和支持,我們法學會要充分發揮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法學界、法律界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幫助黨和政府更好地來引領、關注、關心和支持法學研究,為每個法律學科、每個法律部門、每個法學社團開展工作創造有利條件,提供良好服務,真正成為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進一步凝聚法學界、法律界的人心和力量,為推進依法治國做出貢獻。
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公告
為總結我國近年來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促進理論法學、應用法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等方面的優秀法學研究成果脫穎而出,為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法學理論支持,中國法學會啟動了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工作。根據《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學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法學會,中國法學會所屬各學科、專業、專門研究會組織了初評并將初評成果向中國法學會推薦。在此基礎上,根據各省(區、市)法學會和中國法學會所屬各學科(專業、專門)研究會推薦的評選委員候選人建議名單,隨機從中抽取了84位評委參與終評評選工作(含通訊評選和集中評選),以下57部(篇)參評成果分獲相應獎項。現將獲獎建議名單公示如下:
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建議名單
論文類三等獎
公示期間,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對參評成果提出異議。
異議內容:參評成果的政治方向或理論導向問題;參評成果存在知識產權爭議或權屬不明;參評成果不符合《中國法學會學術規范(試行)》;參評成果不符合《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辦法》。
異議方式: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參評成果、獲獎建議名單有異議的,須提供書面異議材料以及必要的證明文件。個人提出異議的,須在異議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經負責人簽字并加蓋本單位公章。
為維護異議者的合法權益,進行異議調查、處理時,評選辦公室對異議者的身份予以保密;確實需要公開的,事前征求異議方的意見。經查證異議成立的,取消該成果的參評資格及獲獎資格。
提出異議時限:從公示之日起至2011年12月20日。
異議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兵馬司胡同63號中國法學會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辦公室。
郵 編:100034。
電 話:010-66112741(兼傳真)。
聯 系 人:孫立軍
電子郵件:chinalaw@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