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聘任儀式在洪家樓校區逸夫法學教學樓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山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尹薇出席儀式并為受聘的武樹臣、楊海坤、郭明瑞三位教授頒發了聘書。
儀式由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主持。尹薇副書記在儀式上發表講話。她說,在教師節、中秋節、山大110周年校慶以及新生入校四喜臨門之際,在這里舉行學校人文社科一級教授的聘任儀式,意義重大。首先她向受聘的三位教授表示祝賀,向新入校的研究生表示祝賀,向法學院的全體師生致以節日問候。她說,此次聘任儀式,使她想起了20世紀30年代一大批優秀學者相約攜手來到山大,齊聚齊魯,開創山大輝煌的情景。今天歷史又在我們面前展現了新的一頁,相信他們的聘任將給山大帶來新的活力新的輝煌。她強調,目前學校已確定了在建校120周年時將山大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制定了人才強校、學術立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戰略,為此學校也采取措施廣攬英才,三位教授的受聘,就是學校實施人才戰略的成果之一。相信三位師德高尚、學術精湛的法學家的受聘,對于提升山大法學學科的整體水平、實現建設一所受人尊重的法學院和培養國際化法律英才的目標,將起著重要的作用。她指出,大學承擔著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創新與傳承四大功能,教師任重道遠,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她希望廣大師生要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同心同德,為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而共同努力。
受聘的三位教授都是國內法學界公認的一流學者,具有高深的學術造詣和寬廣的學術胸懷,有著廣泛的學術聲望和影響 。在儀式上,三位教授也分別表達了他們的感受。此次受聘,他們充分感受到山大重視人才引進人才的真誠,同時也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在肩。他們表示,烈士暮年,壯志不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識積淀傳授給學生,培養好學生,切實完成好學院交給的教書育人、學科建設的各項工作,為山大法學學科的發展和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講話中,三位教授還結合各自的專業為新入校的研究生進行了專業指導。武樹臣教授強調法律是文化生活長期積沉而成的行為規范。中國法律文化的靈魂是東夷文化,仁、禮、德、法、刑等都源于東夷文化。齊魯文化是東夷文化的繼承者,對中國法治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挖掘古代法律文化意涵的同時,注重發掘古代法律文化對現代社會發展有用的部分。
楊海坤教授強調憲法與行政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作用,指出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國家統一、領土完整、憲法框架下的中國政治制度、社會穩定等都是國家的核心利益,而這些核心利益都與公法存在重要關系。例如,維護這些利益需要處理好公民與政府的關系。因此,在維護中國核心利益的過程中,必須大力發揮憲法與行政法學的作用。
郭明瑞教授強調私法在中國當下社會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自1840年代以來,中國私法文化有了百年歷史。在這百年歷史中,中國私法發展的理論資源主要源自于西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制定以后,中國民法開始走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其原因在于中國私法要解決的是中國的問題。因此,需要結合社會現實生活來進行私法研究。另一方面,就中國目前出現一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充分重視私權。在他看來,私法水平代表了該國的法治水平。
齊延平院長在講話時指出,今天既是三位法學家的受聘儀式,同時也是新生入校一場生動的師生見面會。他希望法學院的學生要充滿感恩之心,感恩家長,感恩老師,感恩學院,感恩學校,感恩社會;要有高貴之心,有著遠大的目標,不要流于世俗;要有悲天憫人之心,對社會對人類要充滿悲憫。他希望學生要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各種條件,利用在校的寶貴時間,豐富自己的法律素養,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山東大學校長助理、人事處處長王劍敏,法學院黨政班子成員,教師代表和全體新入學的2011級研究生參加了聘任儀式。
武樹臣教授 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曾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法律事務部部長、北京大學教授等職。現任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先后出版學術著作25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其中多部著作被列為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并多次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北京大學優秀科研獎、北京市優秀科研獎等。
楊海坤教授 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曾任蘇州大學法學院院長、蘇州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點和重點學科負責人等職。現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等職。先后出版學術著作2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70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榮獲省部級獎項20余次。
郭明瑞教授 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曾任煙臺大學副校長、校長等職。現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法學教育研究會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等職。先后出版學術著作近十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榮獲省部級獎項10余次,其中,《侵權立法若干問題思考》一文被評為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重大獎。(文/鄭智航、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