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國際法學院2011年科研工作會議在遠望樓賓館舉行。會議就過去一年來學院的科研工作以及學院其他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問題,汲取經驗,并對2012年科研工作的發展做出了規劃安排。黃進校長、校科研處柳經緯處長出席了此次會議,國際法學院院長莫世健教授,分黨委書記杜新麗教授,副院長張麗英教授,分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顧永強老師,各研究所全體教師,行政工作人員和輔導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并就有關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會議由副院長馬呈元教授主持。
上午會議首先由學院各領導對學院一年來各自的分管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最后,院長莫世健教授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過去一年中學院在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組織工作及工會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希望并歡迎學院各位教師對學院工作積極獻言獻策,共同促進全員工作的良性發展。
會議第二階段,副院長馬呈元教授對國際法學院2010年科研工作進行了重點總結。馬呈元指出,一年來學院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發表權威期刊論文5篇,核心期刊論文27篇,其他論文56篇;發表專著4部;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出版由我院教師擔任主編的教材5部。在科研管理制度方面,對現有科研文件進行了全面整理,修訂和通過了一系列辦法和通知,使學院的科研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改善;出臺了一系列科研新舉措,包括每年專款30萬元建設具有科研實力和成為國內領先團隊潛力的重點研究團隊、研究方向,為研究所組織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提供資金支持,并資助出版“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文庫”等;努力尋求成果出版平臺,繼續推動《國際法評論》的出版發行,并與法律出版社合作專款資助英文著作出版。在多項并舉的基礎上,2010年學院科研經費投入共計達55,1200元。
馬呈元同時也指出,目前科研工作仍然存在教師參與度不高,成果集中于少數教師;成果數量質量較低,成果絕對總數和人均數量在學校所有法學院及法學研究院中都位居下游;科研成果缺乏發表平臺,挫傷教師科研積極性;科研活動缺乏重點和組織性等不足的問題,成為制約學院科研活動發展的瓶頸,妨礙了學院科研工作的提高,今后這些問題必須想方設法加以解決,并充分接受全員教師監督。
柳經緯隨后就學校科研情況和校科研政策進行了通報。對我校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指出了了科研成果數量與質量之間,法學與其他專業之間,教師在科研隊伍中的分布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平衡。在校科研政策方面,柳經緯著重強調了我校政策的激勵性,政策環境的寬松性,希望各學院及各位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我校科研政策寬松激勵的特點,積極認真從事科研工作,將中國政法大學的天然優勢轉化為將學校建設為全國法學科研中心的實踐。
教師代表祁歡、戴龍、張玲、霍政欣、凌巖、高健軍針對學院教師在科研方面最為關注、問題最為突出、矛盾最為尖銳的問題向大會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指出了學院科研工作存在的缺失與不足,就未來科研工作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全體教師與學院領導一同就過去一年的科研工作狀況及教師代表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坦率的交流,加深了對有關問題的了解。
黃進校長對學院科研工作會議的成果進行了點評,黃校長認為國際法學院對過去一年中科研工作的總結評價是客觀和符合實際的,國際法學科研成果與我校法學的整體水平不完全相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直面問題將有助于學院科研工作的進步,希望國際法學院能切實創造良好條件,促進科研水平提高。要以向985高水平大學辦學方式看齊的態度,嚴格做好教學科研工作,為學院可持續發展,建設高水平國際法學科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科研工作方面,黃進校長要求學院在工作中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第一,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要教學與科研并重,以教學推動科研,并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內容之中;第二,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質量是建立在一定數量基礎上的質量,沒有起碼的數量就不能取得質量方面的提升;第三,在學科建設上,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要集中精力和資源,通過團隊努力打造自身的重點、亮點,各研究所都要開動腦筋,結合自身特色,發掘自身研究的側重點;第四,處理好團隊與個人的關系,科研項目申報,項目成果參評必須充分發揮集體策劃的優勢,團結、和諧是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第五,處理好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法學是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國際法尤其應當針對性研究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熱點、關鍵性問題,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發出自己的聲音。
會議最后,黃進校長說,作為時代潮頭的國際法學院,必須也應當有所作為。各項制度業已健全,就一定要落實到實踐,充分重視科研工作,同時重視博士生學術能力的培育,不斷推陳出新,打造一批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活動、專業競賽,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