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竇玉梅)
圍繞多途徑糾紛解決機制與可持續發展——如何在轉型社會中實現善治的主題,主講嘉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范愉作了學術報告。她基于我國國情,主張應將“以多途徑糾紛解決機制保證法治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建構中國特色糾紛解決機制的基本理論。并認為,多途徑糾紛解決機制是當前轉型期中國最適當的實現善治的途徑之一:一方面,我國正處于法治的建構和發展期;另一方面,中國轉型社會的需求、體制、治理傳統和司法的特點等因素,必然要求選擇一種更具開放性、包容性、現實性和發展性并易于為社會接受的糾紛解決進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蘇力和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亞新等圍繞中國特色糾紛解決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與實踐問題發表了評論。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飏為與會嘉賓頒發了演講紀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