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回顧清華百年法學教育發展,總結清華法學教育理念與精神,4月22日,法學院推出“法學清華一百年”院慶成果展。展覽分圖片文字展、主題實物展兩大類,共計六個專題,分別是“早期清華法政人物篇”、“法學清華百年歷程篇”、“清華法學教育新詩篇”;法學院早期校友代表著作展、法學院在職教師代表著作展、法學院歷史文書檔案展。
“法學清華一百年”院慶成果展 “清華法學教育新詩篇”
“早期清華法政人物篇”,詳細介紹了陳岱孫、燕樹棠、趙鳳喈、張奚若、向哲濬、蕭公權、張彝鼎、錢端升、冀朝鼎、梅汝璈、曾炳鈞、王鐵崖、陳體強、端木正等24位清華早期法政人的生平、學術經歷及貢獻。
“法學清華百年歷程篇”,分四個時期:清華法學萌芽階段(1909-1925)、清華法學成長階段(1925-1952)、弦歌不輟的法學清華(1952-1995)、復建后的清華法學(1995至今),梳理了法學清華百年歷程。
“清華法學教育新詩篇”,通過“名師云集”、“人才輩出”、“學術重鎮”、“蜚聲海外”等五個專題,介紹了清華法學院復建以來,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基礎建設方面的發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
主題實物展,集中展出了早期清華法政人的代表著作,法學院在職教師著作。其中包括法律圖書館特藏——陳體強先生牛津大學博士論文(RECOGNI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手稿,這篇“博士論文一出立即被譽為國際名著”。也包括目前在職教師出版發行的代表著作。自1999年4月法學院復建以來,法學院教師出版著作計294本(其中專著、獨著共計126本,譯著25本),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為代表的核心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511篇(其中《中國社會科學》計16篇,《中國法學》計51篇,《法學研究》計59篇),更有不少作品榮膺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法學會、教育部、司法部、北京市優秀成果獎。
主題實物展,還展出了法學院早期畢業生的學籍卡片、1932年清華大學法律學系成立的歷史檔案材料,1994年以來恢復建立法律學系、法學院過程中的一批珍貴檔案材料,以及鄭天翔、王鐵崖等老校友的手跡等等。
主題實物展
“法學清華一百年”院慶成果展,將持續到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