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3月26日,“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法學院之夜”主題活動在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原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席法官李國能,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法學院黨委書記車丕照等出席,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相關負責人、法學院部分師生及在港校友一百余人參加酒會及晚宴。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致辭
酒會中,殷曉靜、黃仁龍等嘉賓在活動中發表致辭,對清華百年校慶表示祝賀。陳吉寧校長代表清華大學高度評價了香港各界對清華法學教育的關心、支持,并希望法學院能夠在更廣闊的領域與香港各界深化合作和互動。梁愛詩女士深情回顧了自己作為“清華大學法律系之友慈善信托基金”信托人之一參與法學院復建發展的經歷,期待法學院在新百年的更大發展。王振民院長在演講中系統闡述了百年清華法學教育的歷程、成就、辦學理念和清華法學院的發展戰略,尤其復建16年來取得的成就。他對香港各界對清華法學院多年的關心支持表達了感謝,他尤其提到何美歡教授對清華法學院、對國家的獨特貢獻。王振民院長希望今后加強與香港的聯系與合作,共同為兩地法治的發展而努力。校友代表杜明和黃輝激情洋溢地表達了對母校的美好。晚宴上,法學院學生還表演了京劇、民樂等傳統文化節目,現場氣氛熱烈,其樂融融。最后,全體與會人員齊唱清華大學校歌,共同表達了對百年清華的美好祝愿。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致辭
清華大學今年4月將迎來百年校慶。伴隨著清華大學的百年輝煌,清華法學也經歷了百年的歷史積淀。在清華早期從1909年到1929年派出的放洋生中,就有150余名在美國學習法政。1929年,清華大學正式成立法學院,其后雖歷經戰亂,法學院建制不斷更迭,但清華大學依然開展正規的法政教育。1952年,全國大學院系調整,清華法學院被并入其他大學,盡管法學院的建制不復存在,但清華其他專業的一些畢業生走出清華后從事法律工作,投身法治建設,清華法學的“香火”以特殊的方式在繼續,可謂建制中斷而弦歌不輟。1995年,清華大學正式復建法律學系,1999年恢復法學院,迄今16年,清華大學開展了完整的現代法學教育,法學院重新進入國內同行前列,并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致辭
清華法學院復建以來,始終與香港各界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多名教授長期關注香港法治動態,深入研究香港基本法和法律問題,積極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實施建言獻策。清華法學院多年來還一直為香港提供內地法律教育課程,開設法學雙學位班、法官培訓班、傳媒培訓班等,培養了600多名了解內地法律的人才。清華法學院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在學者互訪、學生交流、學術研究等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致辭
自1994年以來,香港各界尤其法律界、商界、教育界對清華法學院的復建以及多年來的發展,給予了巨大支持,使得清華大學法學院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中國最好的法學院之一,其中有些指標位居最前列。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在清華百年華誕來臨之際,向香港各界對清華大學法學院的長期無私的支持表達感謝,并向香港友人介紹法學院發展的最新成就,講述法學院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以進一步加強清華法學院與香港各界的聯系與合作,共同為兩地法治和社會發展、為香港和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而繼續努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