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11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四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上介紹說,我國法院民事案件的調解率已達到66%以上,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依法促進各方實現和解,以得到社會和公眾的廣泛認同,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
張軍在講話中就人民法院如何落實“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他指出,人民法院審理好每一起案件都是在化解社會矛盾。犯罪是和諧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最激烈的表現形式,人民法院審判的刑事案件一半以上是以民間矛盾激化引發或者屬于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或自行和解或審判中促進和解,是化解矛盾中有效途徑和方法。
張軍說,黨中央提出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反映在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中,實質就是在案件審理本身。促進社會管理之外更加強調圍繞案件的發生,處理完善強化做好案件事發的預防工作,促進依靠社會力量自身化解糾紛,這是深層次、高效率、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創新。人民法院圍繞案件參與強化社會管理創新司法實踐的過程中,不僅有創新中急需指導的理論需求,更有實踐中永無止境的廣泛空間。
他強調,人民法院建設司法公信和司法權威離不開公正廉潔執法。公正廉潔執法既是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落實三項重點工作的根本保證,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無論是化解社會矛盾,還是加強社會管理,如果缺乏公信,沒有權威,即使是依法公正高效的裁判,也很難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審判職能作用會被大大削弱。
中國法學青年論壇是中國法學會主辦的面向全國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的高規格、多學科、寬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此次與第四期論壇聯袂舉辦的“青島法院杯”三項重點工作主題征文活動共收到論文1089篇,來自全國各級政法部門的法官、檢察官和法學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獲獎代表300余人圍繞三項重點工作進行了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