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30日,由清華大學法學院主辦、中美交流基金會資助協(xié)辦的首次中美法治對話于清華大學法學院舉行。中美法治對話旨在促進兩國法學界對對方法治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兩國法學界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國法制的發(fā)展提供積極建設性的意見,通過對話,希望雙方能夠達成一些共識,為兩國法治的完善和中美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貢獻。
中美法治對話是兩國法律學者之間的民間交流,美方學者為美國主流大學的知名教授,包括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東亞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安守濂(William P. Alford)教授,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耶魯大學中國法中心主任葛維寶(Paul Gewirtz),賓夕法尼亞大學對外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中美關系全國委員會委員Jacques deLisle教授,前康奈爾大學校長、前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Jeffrey S. Lehman教授,加州伯克利大學法學院Stanley Lubman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郭丹青(Donald C. Clarke)教授,密歇根大學郝山(Nicholas C. Howson)教授。中方與會學者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教授、WTO上訴機構成員張月姣教授、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院長方流芳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徐炳研究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何美歡教授和易延友副教授。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前香港特區(qū)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安守濂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表達希望通過這個對話,加深雙方對一些重要法治問題的認識,從法律方面促進中美關系的發(fā)展。
香港特區(qū)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先生、廖凱原基金會主席廖凱原先生等應邀出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董建華會見了與會學者并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中美法治對話集中討論中國法治問題,共有7個議題:如何認識中國法治過去30年和60年發(fā)展的歷史、中國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的構建、中國憲法的發(fā)展、司法制度及其改革、刑事法律、法學教育與法律執(zhí)業(yè)、WTO法律在中國的實踐。本次活動為首次中美法治對話,第二次對話將于明年初在美國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