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風險既有來自國際因素的影響,又受到國內特殊因素的影響。特別是社會風險的不確定性,對現代法治秩序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正確認識和有效化解社會轉型時期的風險,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學發展,是擺在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本報訊 (記者蔣安杰) 由中國法學會主辦、法制日報社和上海市法學會協辦、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和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承辦的第3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中國法學會會長韓杼濱對本期論壇給予充分肯定。他說,以“社會風險和法制發展”為主題,具有很強針對性和現實意義。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風險既有來自國際因素的影響,又受到國內特殊因素的影響。特別是社會風險的不確定性,對現代法治秩序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正確認識和有效化解社會轉型時期的風險,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學發展,是擺在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廣大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一定要深刻認識法治在化解社會風險中的引導、規范和保障作用,充分發揮法學治國理政、經世致用的特殊功用,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和各專題深入研究探討,提出有見地、有價值、應用性強的成果,為領導決策和法治實踐提供有力的法學理論支持。
青年論壇的主角是年輕人,借此機會,韓杼濱會長對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方向是行動的指南。作為社會主義中國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一定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深入學習黨的基本理論,自覺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有害思潮。
二是希望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自覺服務科學發展。法制建設是全局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來進行。
三是希望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為繁榮法學貢獻力量。創新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法學理論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法學理論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法學新思想才能不斷涌現。法學理論的前沿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自覺培育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積極推動法學理論創新,促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手段的創新,多提治國安邦的真知灼見,多創造實踐需要的學術精品,不斷推動法學研究的繁榮和發展。
四是希望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志存高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擔當時代重任。
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一定要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把實現個人人生價值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緊密結合起來,牢固樹立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真誠奉獻的人生理想。要大力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深入基層、深入實踐,在實踐中熟悉國情、了解社會,在實踐中砥礪品質、錘煉作風。要堅持做人和治學的統一,尊重客觀規律,恪守科學精神,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治學,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品德高的優秀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更好地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做人民滿意的法學家和法律人,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韓杼濱會長最后說,當前我國的法學研究正處于一個新的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青年正逢盛世,有著廣闊的舞臺。希望廣大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牢記使命,珍惜機遇,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中國法學事業的繁榮發展,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譜寫精彩華章!